港鐵賺逾70億 票價加盡3.09%


  議員:方程式未完全反映盈利 倡增非物業收益元素

  按可加可減票價調整機制,港鐵票價今年本可加3.2%,惟觸發「封頂」機制,加幅調整至3.09%,預計新票價6月生效。今次是機制引入生產力因素與物業發展利潤掛鈎後,連續第二年加價。多名立法會議員指出,雖然「封頂」機制發揮減低加幅的作用,但新加入的物業發展利潤掛鈎機制,未能完全反映港鐵業務狀況,令港鐵在坐擁逾70億元盈利的情況下,仍能加價,建議票價方程式加入港鐵非物業發展收益元素,以全面反映港鐵盈利狀況。

  港鐵票價調整方程式最後一組數據——去年第四季運輸業名義工資指數昨日公布,按年升5.2%,連同去年12月通脹率2.4%,扣減港鐵生產力因素0.6個百分點,原本加幅3.2%。但方程式設有「封頂」機制,不得超過去年第四季家庭住戶入息中位數變動,即3.09%,因此今年港鐵票價只加3.09%,餘下的0.11%延後處理。

  港鐵表示,稍後會公布新車費表和實施日期,本報發現,現時乘搭港鐵較平的路線,日後若加價3.09%,將失去票價比巴士低優勢。例如現時乘搭城巴91線由中環前往鴨脷洲,成人票價為7.4元;同程港鐵八達通票價為7.2元,加價3.09%後四捨五入為7.4元。

  去年引入的可加可減機制,今年第二年套用生產力因素與物業發展利潤掛鈎,有100億元或以上可減0.8個百分點,翻查過去十年數據,能觸發最高減幅只得一年。有議員認為港鐵的物業利潤只佔總利潤小部分,應改以基本業務收益掛鈎。

  立法會議員田北辰指出,港鐵去年賺逾70億元,其中物業發展只佔約20億元,因此今年可獲得的票價減幅就只有最基本的0.6個百分點,而目前樓市欠佳,估計未來幾年的物業發展收入都不會明顯增加。他指出,扣除20億元物業發展,港鐵去年賺取約50億元商場租金及廣告等非物業收入,且隨着港鐵新增鐵路線愈來愈多,有關收入只會愈來愈多,形容是獨市生意。

  另一議員張欣宇亦認為,機制未能全面反映港鐵業務狀況,使港鐵在賺取巨額盈利情況下,仍能加價牟利。他表示,不少公共事務相繼加價,相信廣大市民都不希望港鐵加幅可連續多年累積,變相「保證加價」,建議政府和港鐵應降低特別扣減門檻,將「生產力因素」與港鐵基本業務總利潤掛鈎。

  打工仔嘆加薪追不上加價

  港鐵加價,跨區工作的打工仔首當其衝。家住元朗、在金鐘返工的林先生,每月單是交通開支至少1,300元,預計加價後每月額外多付幾十元,「加薪幅度都追唔上票價加幅。」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陳恒鑌表示,港鐵每次加價往往帶動其他公共交通工具跟從,擔心今次亦會引起加價潮。陳恒鑌呼籲港鐵承擔社會責任,建議港鐵調整「追加」機制,又希望港鐵推出優惠,例如重推「搭十送一」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