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品牌銷售額呈兩極化趨勢

  香港文匯報訊 全球奢侈品市場逐步降溫,消費者正遠離漲價過快的奢侈品。《華爾街日報》與《金融時報》分析稱,部分奢侈品牌無法吸引大量超級富豪,中產消費者也被高企的價格「嚇退」,令品牌經營更加困難。部分品牌為此放緩漲價速度,嘗試挽留更多潛在消費者。

  《華爾街》統計顯示,奢侈品業界呈現兩極化趨勢,路易威登集團(LVMH)和Hermès(愛馬仕)等超級品牌今年銷售額依然見漲,但包括Gucci母公司Kering集團和英國Burberry等品牌的銷售額則錄得跌幅。報道分析稱,部分奢侈品牌疫情後快速漲價,「Burberry的部分新款手袋售價高達3,500美元(約2.7萬港元),不少消費者會認為按照同等價位,不如選購LVMH等更經典品牌。」

  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公司瑞士歷峰集團(Richemont)董事長魯伯特去年9月指出,即使是富裕的歐洲奢侈品消費者,通脹升溫也抑制了他們的消費意願。奢侈品牌Chanel快速漲價,也引來消費者抱怨,品牌時尚事務主管帕夫洛夫斯基表示,公司預計今年銷售額增幅會偏低。

  奢侈手錶品牌勞力士今年年初未有漲價,是公司自2020年以來首次。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稱,截至2018年,勞力士通常每隔2至3年才會漲價一次,但從2020年起,名錶的保值作用受到消費者追捧,公司每年都會漲價。《金融時報》認為,現時勞力士放棄加價,可能是行業放緩漲價的風向標,「不斷擴大客戶群體與不斷提高價格,不可能永遠並駕齊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