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碳排放 用「食」救地球

  天文台表示,隨着氣候持續暖化,預計本港今年全年平均氣溫會較正常高;而對抗氣候暖化,節能減碳最為重要。有見及此,大家有沒有聽過什麼是低碳飲食?低碳飲食不僅健康還能保護地球,但怎樣食才對呢?本文即分享低碳飲食的好處,以及選購食材的法則。讓一切從選擇低碳食材開始,實踐與環境共好的健康生活。

  低碳飲食是什麼?

  低碳飲食(low carbon emissions diet),即慎選食品來源,減少購買和食用碳排放量較高的食材,盡量減少飲食中食物從生產、運輸、加工、烹調食用到廢棄的溫室氣體排放(碳足跡)。根據研究,大部分動物性食物的碳排放量比植物性食物高10至50倍。簡單來說,低碳飲食就是以植物性食材為主的飲食選擇,用「食」減緩氣候變遷,鼓勵大家改變飲食習慣。因此,低碳飲食必須減少肉食、乳製品的消耗。富含蛋白質營養的食物如魚、禽肉、蛋和豆類的排碳量,相較之下都低很多。例如,生產1公斤羊肉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同物,比生產1公斤的豆腐,足足多了近20倍。在碳排放量上,蔬果、穀物、堅果和豆類對環境最為友善。

  食材有哪幾類?

  ■ 全榖雜糧類,多選未精製:如加工程度較低的糙米、胚芽米等;搭配豆科類:如綠豆、花豆、紅豆、白鳳豆、鷹嘴豆等。

  ■ 油脂與堅果種子類,選原味:盡量選擇未經調味、少加工的堅果種子;每餐堅果種子一茶匙:補充不飽和脂肪酸與營養素,保護心血管。

  ■ 蔬菜類,當季優先:便宜、新鮮,又能減少保存時耗費的能源;在地優先:減少運輸過程的碳排放量。

  ■ 水果類,當季、在地優先:鮮甜好吃,又減少碳排放;選擇新鮮水果:原態、可連果皮一起吃,最能攝取到完整營養素。

  ■ 豆魚蛋肉類,優先選擇豆類及豆製品:黃豆的生長周期短,溫室氣體排放量遠低於家畜與家禽;購買常見的魚貝類,以及食物鏈中底層的花蛤、生蠔等。

  ■ 乳品類,選擇無加糖:如鮮乳、無調味保久乳與無加糖乳酪等,減少加工,更健康且低負擔。

  有哪些好處?

  ■ 大幅減少死亡:根據《地球健康飲食指南》(EAT-Lancet)估計,若全世界能從不健康飲食轉向低碳健康飲食,每年可以防止高達1,100萬名成年人過早死亡。

  ■ 養活更多人:透過這種消費方式改變糧食的生產和供應,降低糧食損失和浪費,才可維護未來全球百億人口的糧食充足。

  ■ 減緩全球暖化:有助於減少大量溫室氣體排放,緩和全球暖化,防止進一步破壞大自然。

  ■ 有益心血管健康: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飲食,罹患心血管疾病及中風的風險明顯較低。

  ■ 避免代謝症候群:飲食過度精緻、成人每日攝取3蔬2果的達成比例不到15%,容易引發代謝症候群。

  ■ 促進腸道健康、防範大腸癌:多食全穀物、足量蔬果能提供豐富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具有生物效應的植化素,幫助腸道健康、營養均衡,降低大腸癌機率。

  ■ 幫助減肥:蔬菜、水果、豆類、穀類等,不含膽固醇,脂肪含量及熱量也低於肉類,有助維持體重。

  食材如何挑選?

  ■ 響應「植物性食物為主的飲食」;

  ■ 選擇當季食材;

  ■ 選擇國產、在地食材;

  ■ 選擇精簡商品包裝、避免加工食物;

  ■ 購買適當分量、避免食物浪費(聯合國稱,如果食物浪費是一個國家,它將是世界第3大排放國);

  ■ 少開車購物;

  ■ 盡量減少製造垃圾。

  要特別注意什麼?

  雖然說低碳飲食好處很多,但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而且過度極端可能導致營養不均衡。選購食材時也應注意營養成分,以確保獲取所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如果你有興趣,可適度進行低碳飲食,或是以漸進的方式慢慢調整飲食習慣,找到適合自己又可長久落實的模式。不過對於有特殊健康狀況的人,例如慢性疾病、孕婦、心血管疾病以及有特殊飲食需求者,建議先諮詢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