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魅影】8部修復瑰寶將接連放映

◆寇比力克《敵後襲擊戰》。
◆寇比力克《敵後襲擊戰》。

◆波蘭斯基《鋼琴戰曲》。
◆波蘭斯基《鋼琴戰曲》。

◆《深深的腥紅》(導演版)。
◆《深深的腥紅》(導演版)。

◆安東尼奧尼《流浪者》。
◆安東尼奧尼《流浪者》。

  今屆香港國際電影節,近日陸續公布放映名單,從無聲到有聲、從寫實到荒誕、從戰爭到驚慄。電影節特別精選了8部修復經典作,涵蓋不同時代、地域、種類、題材以至風格,猶如迷你版的世界電影史,其中多部更是銀幕罕見,讓影迷盡飽眼福。

  8部修復經典作品包括有︰劉別謙《黑白姊妹》(1920年)、寇比力克《敵後襲擊戰》(1953年)、安東尼奧尼《流浪者》(1957年)、積葵利維特《狂戀》(1969年)、陶菲薩利《烈日之下》(1972年)、曼勞迪奧利菲拉《亞伯拉罕谷》(1993年)、奧圖魯利普斯坦《深深的腥紅》(1996年,導演版)及波蘭斯基《鋼琴戰曲》(2002年)。

  劉別謙自稱《黑白姊妹》為「移師巴伐利亞山上的〈馴悍記〉」,是其德國時期廣受歡迎的喜劇默片,隱隱瞥見其享負盛名的睿智筆觸。一對姐妹的婚姻大事竟因農村習俗而大受影響,這位喜劇大師卻能以誇張表情及肢體語言塑造神經喜感,隱含對社會習俗的嘲諷。是次放映4K修復版更由香港創樂團作現場音樂伴奏,不容錯過。

  寇比力克的首作《敵後襲擊戰》,絕對難得一見。影片當年於威尼斯影展首映後,為迎合市場而刪剪了9分鐘,據說大師曾銷毀負片並力阻作品流傳,多年來坊間只見刪剪版,幸首映版獲美國國會圖書館保存,讓朝聖者終能一窺大師初期的青澀實驗與日後的創作靈光。同以戰爭為題,波蘭斯基在《鋼琴戰曲》則借波蘭鋼琴家在納粹大屠殺中倖存的經歷,映照個人傷痛的回憶,摘下康城金棕櫚獎及奧斯卡最佳導演等殊榮,而艾哲倫保迪亦榮膺金像影帝。

  兩部同樣機會難逢的經典作 ─ 法國新浪潮名導積葵利維特的《狂戀》層次複雜,劇場混入電影、劇情糅合紀錄相互交錯,成就4小時電影傳奇。《烈日之下》公認為阿拉伯影史殿堂之作,埃及導演陶菲薩利刻畫3個巴勒斯坦人企圖偷渡到科威特謀生的血淚史,如一把利刃控訴阿拉伯政府的背叛,記憶閃回與詩意蒙太奇有若阿倫雷奈的後現代敘事迷宮。電影上映不久便遭禁,50年後終得以修復正式問世。

  安東尼奧尼與曼勞迪奧利菲拉兩位歐洲大師,拍出了生命中難以言喻的疏離與孤寂。《流浪者》裏男人拒絕一切帶着女兒出走,等待他回歸的只是幻想破滅後的一片虛無。《亞伯拉罕谷》裏美麗不可方物的女子,不斷索求被渴望的感覺,只能在死亡裏才得以填補心靈的虛空。在墨西哥名導奧圖魯利普斯坦的《深深的腥紅》(導演版)裏,改編自真人真事的「蜜月殺手」事件,把兩個自卑自憐之人的命運緊緊黏在一起,因愛成妒踏上謀財害命的不歸路。是次放映是全新4K修復版,加長25分鐘,將犯罪事件昇華至愛到極端的人性悲涼,更見暴烈荒誕。 ◆文︰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