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華美食文化走向世界


  姚茂龍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江蘇社團總會會長

  新春伊始,萬象更新。迎着浩蕩春風,3月4日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在京開幕。來自34個界別的2100多名全國政協委員,肩負重任、滿懷豪情、共商國是,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言獻策。

  2023年,香港逐漸走出疫情陰霾,社會及市民生活復常,香港與內地、外國恢復交流往來,訪港遊客增加,不同的大型展覽及會議在香港舉行,經濟亦邁向復蘇。然而近年香港物價飛漲和服務水準的下降,令香港這個曾以質優、價廉作賣點,吸引大量海外和內地遊客的「購物天堂」和「美食之都」大打折扣,吸引力逐漸下降。

  為挽救香港四大經濟支柱之一的旅遊業,吸引海外及內地遊客來港旅遊消費,香港特區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包括推出「開心香港」「你好,香港!」「香港夜繽紛」,以及舉辦各類大型盛事等,稍見成效。然而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的交通便利和完善,越來越多灣區內的訪港遊客選擇即日往返,令過夜遊客數目銳減,變相令經濟效益大不如前。

  中華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有着不同於海外各國飲食文化的優秀和獨特基因,五千年來因應不同地理、氣候、習俗、特產的不同,發展出各式風味多樣、四季有別,講究刀工細巧、火候獨到、五味調和的美味佳餚,更加形成了不同地方風味的菜系,包括最著名的川菜、湘菜、粵菜、閩菜、蘇菜、浙菜、徽菜和魯菜八大菜系。是弘揚中華文化,向世界說好中國故事的絕佳名片之一。

  筆者認為在香港推廣來自中國內地不同地方的中華美食文化,結合「開心香港」及「香港夜繽紛」等一系列活動,有助於帶動香港旅遊業及本地消費力復蘇之餘,藉香港「超級連絡人」角色,將中華美食文化走向世界的大平台,增加中國在國際社會間的軟實力,並提出以下分析和建議:

  第一、中國美食結合「香港夜繽紛」創多贏之局。疫情過後,中央及各內地地方政府推出的夜經濟、個體戶、小攤販等創造了中國大、小城市的經濟神話,內地夜市在疫後如雨後春筍,搞得有聲有色。對香港來說,是一個非常值得學習的榜樣。香港是一個國際大都會,每年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觀光及滿足味蕾享受。

  民以食為天,飲食亦是帶動經濟的巨大引擎。建議香港可在不同的季節或節慶日子,大力推廣以中國各地著名菜肴,包括以街頭小吃作主題的美食節、美食街,例如川菜、湘菜、閩菜、蘇菜等,進駐香港各區夜市並成為「香港夜繽紛」的重要元素,再結合當地歷史文化,吸引東、西方遊客到訪,達至內地及香港企業、政府、市民、各國遊客等多贏局面。

  第二、香港服務從業員的服務態度有待提升。擁有好的產品,卻沒有好的服務一樣不會成功。香港近年因受勞動力短缺影響,以致服務業包括旅遊、酒店、餐飲行業的服務業水準下降,一些餐廳的服務態度惡劣,甚致出現「趕客」現象,反觀內地的服務行業水準不斷提高,因而在恢復全面通關後,出現大批香港人到內地消費的熱潮,當中涉及的主要因素就是服務態度和價錢,值得香港企業及政府反省。

  第三、需中央及地方政府、企業多方支持。香港在去年9月啟動「香港夜繽紛」後,分階段於多區推出各種活動,着重點為各大節日盛事,但帶動的遊客及本地消費仍然有限。香港背靠祖國14億同胞,內地有豐富的美食文化,但要他們來香港仍需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各個企業的支持,包括鼓勵美食集團和個體來港與本港組織或企業合作,推廣中華美食,並透過例如「小紅書」「百度」「高德」「美團」等平台大力宣傳,相信定能取得更好成績,帶動香港經濟之餘,更能進一步將中華美食文化推廣到世界各地,增加我們中國在國際社會間的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