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果貴到食唔起

  黃冠麟 學研社成員、文化工作者

  在均衡飲食中,每天應進食最少兩份生果和三份蔬菜。香港人很喜歡吃水果,但當其貴到飛天,街市賣的富士蘋果貴到8元一個,眼珠也不禁翻白,窮人如我就只能減少食用了。根據衞生署第一次及第二次全港性食物消費量調查每天平均飲食量比較,相隔十幾年港人少進食了兩成的水果,情況可見一斑。

  生果價格高漲,令必需品變成奢侈品,長此下去,長者恐怕也不敢用「生果金」買生果。綜合而言,香港生果貴的原因,主要包括世界食品價格急升,加上中美貿易爭拗的持續影響,多發的極端天氣與天災範圍令供港食品減少,以及後疫情時期運輸未完全復甦。所有原因加總令街市生果價格觸目驚心,我較多揀快要「熟到爛」的香蕉,並對半開的哈密瓜之類入手。

  聰明的香港市民有對應妙方。內地水果遠比香港便宜,乘過關時攜帶合理數量的食物,一般不受限制。而且香港沒有「鮮切生果盒」這種零售營運模式,想同時享受不同水果配搭,又不想到酒店吃自助餐,一河之隔就有鮮切水果店了。在本地,有網友自發組成油麻地果欄開箱團購「來佬貨」,集體行動達到最大經濟效益,多買了的水果是送禮自用都相宜。本周我也參加了,買了草莓、桑葚和血橙,的確比街市便宜也新鮮得多。

  深化討論,確保社會獲得穩定、足夠、來源可靠以及有營養的食物供應,屬於國家安全重點領域 — 糧食安全的範疇。行文至此,除了吐苦水外,我想強調一點:香港漁農畜牧規模極小,量足質優的糧食供應一直仰賴國家提供。國家既然在源頭作出保障,那麼在香港市場的上漲物價,生活成本上升,乃至因而產生的消費者悲觀情緒,特區政府應該多加警惕。我真心希望,更多市民能夠在香港的街市,買到「食得起」的生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