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寬鬆政策 資產負債表擴至GDP 127%

  香港文匯報訊 日本上一次加息,已是17年前的2007年2月,隨後金融海嘯席捲全球,日本經濟陷入衰退,息口便一直向下。由於通脹目標未能實現,日本央行決定在2016年初推出負利率政策,以增加市場流通的貨幣量,藉此打造出個人和企業能輕鬆使用資金的環境,為日本長達8年的負利率揭開序幕。

  隨着短期利率和長期利率下降,產生了銀行收益惡化、退休基金和壽險公司經營困難等副作用,因此日本央行在2016年9月推出「孳息曲線控制」(YCC)的政策,將長期利率控制在零左右水平。

  2022年俄烏衝突爆發,引發全球通脹,受此影響,日本通脹率自2022年以來持續超過日本央行2%的目標。儘管歐美各國紛紛加息抑制通脹,但日本央行仍持續實施大規模貨幣寬鬆政策,更成為全球最後一間央行仍維持負利率政策,引來不少爭議,更被媒體形容為「維護負利率最後的武士」。當局未能遏抑通脹,使民眾不滿情緒升溫,導致國內消費下降,打擊首相岸田文雄的支持率。長期的寬鬆政策導致日本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擴大至目前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27%,是美國聯儲局資產與經濟比率的足足4倍。

  在新行長植田和男上任後,一直尋找修改大規模寬鬆措施的方法,同時仔細評估日本經濟是否處於能持續穩定2%通脹目標的環境。在去年7月及10月,央行便兩度放寬透過「孳息曲線控制」的長期利率操縱目標上限,並採取措施緩解市場扭曲等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