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醫療善用AI 醫管局北上取經

◆內地研發的放射治療儀器,結合電腦掃描模擬器和直線加速器。
◆內地研發的放射治療儀器,結合電腦掃描模擬器和直線加速器。

◆醫管局物理學家交流團隊與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代表合照。
◆醫管局物理學家交流團隊與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代表合照。

◆左起:李國威、郭慧敏、陳小強。 香港文匯報 記者 唐文  攝
◆左起:李國威、郭慧敏、陳小強。 香港文匯報 記者 唐文 攝

  赴粵三甲醫院考察學習 讚高端技術多屬自主研發

  為加強大灣區公營醫療系統的專業交流,香港醫管局於2022年第四季開展了「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計劃不僅包含內地醫護來港工作,香港醫院不同職系的員工亦會赴內地考察學習。今年1月醫管局派出14名放射師、5名物理學家及26名護士分別前往廣東省多間三甲醫院,進行為期3天至12天不等的交流活動。有參加交流團的物理學家表示,對內地人工智能(AI)的廣泛應用印象深刻,有內地醫院採用自主研發的AI軟件協助腫瘤病人做電腦掃描(CT),每位病人平均只需兩三分鐘就能完成病人的影像輪廓勾畫,而香港較多採用人手勾畫,耗時兩三小時,可見AI能大幅提高效率。 ◆香港文匯報記者 唐文

  香港醫管局赴內地交流團代表日前向傳媒分享考察心得。參團的博愛醫院高級放射師李國威表示,人工智能應用是今次交流的重點。作為先進技術,AI進入公眾視野僅數年時間,但在內地醫療已有相當廣泛的使用,AI與診斷軟件和儀器結合,可極大提高診斷效率。「人工智能在內地醫療服務滲透率非常高,當中大多高端技術都是內地甚至醫院自主研發。」

  他解釋,放射師日常會使用各種儀器和影像技術,拍攝醫療影像,亦會對這些影像進行後期製作,以便協助主診醫生作出正確診斷,「AI 好像第二雙眼睛,讓醫療影像更為具體、清晰。」

  輔助超聲波診斷 識別嬰兒脊骨

  李國威舉例說,內地醫院做胎兒產檢時,會使用AI輔助超聲波診斷,超聲波圖像可自動識別嬰兒的脊骨,並用顏色標註,從而讓醫生更清楚分辨胎兒輪廓。

  在腫瘤放射治療方面,內地醫院的AI應用亦頗為領先。聯合醫院腫瘤科(醫學物理部)高級物理學家陳小強介紹,香港醫院的物理學家在內地被稱為物理師,工作涉及醫院的輻射應用,包括輻射診斷、輻射治療等,特別是針對腫瘤病人的放射治療。「放射治療是一個複雜過程,需要腫瘤科醫生、物理學家和放射治療師三方合作。」

  畫病人CT影像輪廓 3分鐘搞掂

  放射治療的其中一個重要程序是精準定位腫瘤,以減少對正常細胞的輻射,故需要在進行放射前對腫瘤進行勾畫,香港腫瘤勾畫工作一般由醫生人手完成,耗時漫長,部分內地醫院已採用AI自動勾畫,平均只需兩三分鐘可完成一個病人的CT影像輪廓勾畫。「人手勾畫過程需要非常專注、精細,每次可能需要兩三個小時,AI做起來快很多,大大減少了病人的輪候時間。而且AI完成工作後,還是會由醫生做最後的檢驗、修改。」陳小強說。

  交流團又參觀了內地研發的電腦掃描模擬器(CT Simulator)及放射治療儀器,後者將CT Simulator與直線加速器結合,可為病人提供適應性放射治療,提高質素的同時,每次治療僅需約15分鐘。

  陳小強形容,內地研發成果引人注目,技術實力強勁,希望增加粵港人才交流機會,使兩地醫學物理共同進步。

  他指,醫管局早前也從外國購買AI勾畫軟件,正逐步投入使用,「不過購買軟件因為是外國研發,大多使用歐美病例,內地軟件則主要採用華人病例,針對香港病人(內地軟件)準確率可能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