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水集/被動與主動

  一個地方的旅遊業表現如何,取決於多項因素,包括旅遊資源、服務水準、交通便利度以及匯率等。綜合來看,香港旅遊業在過去一年復甦勢頭良好,與周邊競爭對手相比並不遜色,當然,值得改進之處也不少。

  從去年遊客絕對數量來看,香港(3400萬人次)遠超新加坡(1361萬人次)、日本(2506萬人次)和韓國(1100萬人次)等鄰居。今年首兩個月,香港每日錄得遊客達13萬人次,也遠遠拋離競爭對手。

  然而,就疫後旅遊業復甦的力度而言,香港卻低於上述三國。具體而言,去年訪港遊客人次為2019年的60.8%,新加坡為71.2%,日本為78.3%,韓國為63%。

  為何香港旅遊業復甦力度不如星日韓?匯率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因素。過去一段時間,美國為壓抑高通脹而持續加息,美元匯率相對其他貨幣普遍上升,其中韓圜兌美元跌至13年新低,日圓則跌至30年新低。由於港元與美元掛鈎,港元對許多地方的貨幣也相應升值。簡單來說,持港元到其他地方消費,「性價比」更高;而旅客來港消費,則顯得「較貴」。

  日本之所以成為港人的旅遊熱門地點之一,價格便宜是最大的吸引力。近來港人熱衷北上消費,「抵買」也是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反過來說,過去內地客來港消費非常豪爽,是因為過去港元對人民幣貶值;如今遊客「購物熱」消退,原因之一也是在價格上顯得不太划算了。說香港是「趕客之都」,有點誇張,主要是聯繫匯率之下,香港無法根據市場情況自由調節匯率,用「性價比」一衡量,內地及東南亞遊客有了更划算的選擇。

  旅遊業表現取決於多項因素。在匯率方面香港沒有迴旋的空間,只能被動地等待美國降息。香港可以主動做的,就是進一步提升服務質素、改善旅遊體驗、優化旅遊資源、改善交通狀況等,這些工作任何時候都應得到重視。特區政府正在多管齊下、多策並舉,相信會愈做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