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經議濟/流動性充裕 有力支持實體經濟\中國首席經濟學院論壇理事長 連平

  圖:人行要求金融機構加強信貸均衡投放,為實體經濟提供穩定和均衡的信貸支持。
  圖:人行要求金融機構加強信貸均衡投放,為實體經濟提供穩定和均衡的信貸支持。

  中國人民銀行於上周五(15日)發布了最新金融統計數據,2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和廣義貨幣(M2)增速繼續保持在9%和8.7%的較高水平,1月至2月人民幣新增貸款6.3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金融數據基本符合市場預期,當前流動性合理充裕,金融對實體經濟依然保持較強的支持力度。

  1月至2月新增貸款6.37萬億元,基本符合並略超市場預期。由於春節月份對金融數據的擾動較大,1月至2月金融數據應合併觀察。去年「開門紅」信貸大幅衝高,透支了後續月份貸款需求,信貸波動加大,影響市場預期和經濟平穩。今年人行要求金融機構加強信貸均衡投放,實際上是把以往第一季度過度衝高的貸款更為均衡地延至後續月份,為實體經濟提供穩定和均衡的信貸支持。今年1月至2月新增信貸比去年少一些是正常的。金融機構普遍預計,今年第一季度信貸投放佔全年新增信貸比例將較去年同期顯著收斂。

  社會融資規模維持相對高位,金融對實體經濟保持較強支持。2月社會融資規模按年增長9%,較上年末有所下行,但仍明顯高於名義經濟增速,表明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仍然較為充分。社會融資規模增速下行主要與貸款和政府債少增有關,考慮到信貸均衡投放的後置效應,以及今年用於彌補全國財政赤字的政府債券為4.06萬億元,同時還有沒納入赤字的地方政府專項債新增3.9萬億元、特別國債1萬億元,合計約9萬億元,大致與去年相當,全年看社會融資規模增速仍有較好支撐。

  此外,中央金融工作報告提出要盤活被低效佔用的金融資源。隨着一些低效貸款、債務融資被盤活,存量資金使用效率提高,即便社會融資規模增速適當地低一些,也不影響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

  1月至2月合併看,M2增速較去年末有所下行,與資金空轉減少等因素有關,並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力度減弱。2022年和2023年,M2增速均明顯高於名義經濟增速。隨着經濟回升向好,過去沉澱在賬上的貨幣資金將逐漸活化,進入經濟循環,M2增速和名義經濟增速將逐步回歸到正常年份的匹配水平。近期部分地方監管部門出手治理虛增存貸款、資金空轉等,銀行加強信貸均衡投放也將減少「衝時點」等不合理的信貸投放,使得資金空轉減少,這些也會降低M2的增速。

  近期人行還發文加快推動銀行發展政府債券櫃枱銷售和交易,企業和居民購買債券增加將促進直接融資發展,會對貸款產生一些良性替代,相應降低M2增速。2月企業活期存款(M1)增速較1月再度回落,主要受春節前工資集中發放等影響,剔除春節錯位影響後,M1增速與去年12月基本持平。

  觀察金融支持力度,不能僅看個別月份金融總量指標的變化,要更多地看利率下降和結構支持的效應。1月至2月商業銀行的企業貸款利率已降至3.8厘下方,比去年同期進一步下行,表明信貸需求已得到充分滿足。

  從主要商業銀行數據看,製造業中長期貸款、普惠小微貸款、綠色貸款按年增速大體保持在20%至30%,均快於全部貸款增速,有望支持加快發展形成新質生產力。

  信貸投放注重提升質效

  貨幣信貸還需保持合理增長。過去市場習慣從貸款增量觀察信貸需求,將其作為反映經濟活力變化的一項指標,這種聯繫並非沒有道理;但試圖僅通過推高貸款來提升經濟增速,則恐怕很難實現。信貸增長與經濟增長往往是同一現象的不同反映,而不是因果關係。從國內外實踐看,金融鬆緊程度和經濟增長質量之間有密切關係,貨幣信貸持續過快增長反而會帶來較大副作用,不利於經濟轉型升級。

  未來中國貨幣信貸投放質效提升,要更多地在盤活存量金融資源方面下功夫。這樣能夠更好地避免資金空轉,防範金融風險;尤其是有利於促進直接融資加快發展,優化融資結構;還能有效推動低效經營主體市場化出清,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