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線/成都和四川老家的記憶\余乘桴

  圖:杜甫草堂一景。\資料圖片
  圖:杜甫草堂一景。\資料圖片

  我出生於四川一個縣城的鄉下,所以自小對成都便有着濃濃的嚮往之情,不僅僅是因為那裏美食很多,成都更像是一個有着四川豐富文化底蘊的縮景。所以一有假期,便想抓住機會去成都旅行,感受那裏的風土人情。生活在現代城市很容易就被快節奏的日常影響到方方面面,而成都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它雖然是一個大型的城市,但生活節奏和城市的氣息卻充滿悠閒,令我十分嚮往。

  去到成都一定要去喝茶,找一天下午,選一個茶館,什麼都不用去想,就靜靜地喝茶,看周圍的人打牌、逗鳥或者下棋,看他們自在的生活在這個空間裏面,茶涼了會有夥計來幫忙續上,我只需要懶懶地坐在那裏,時間就這樣慢慢地流走。

  偶爾也會選擇在城市中漫步,在寬窄巷子裏品嘗各種美味,成都的小吃雖然大多都離不開辣椒,卻是那種不會讓人熱氣上火的鮮辣,反倒是讓人一吃就停不下來。成都的辣椒還有個特色,喜歡在佐料中加入青色的花椒,這種花椒也是成都本地的特產,提供麻辣的味覺享受同時,還有嗅覺上的鮮味。

  除了吃的,我也會去成都的杜甫草堂走一走,感受杜甫筆下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過去屬於城郊的房子,現在已算是位於市中心。因此,在城市中間有這麼一個地方可以去放下煩惱,去感受一千多年前杜甫的心境,多麼難得啊。在草堂裏,陳設着杜甫留下來的詩歌,院子裏還有竹林,風吹起來的時候顯得格外動人,彷彿又回到了過去簡單而自在的日子。

  我很喜歡成都這座城市,但每次在城市中行走,或者看着街頭巷尾愜意生活的老百姓,反倒會湧出絲絲憂傷,讓我想起老家鄉下的人事。當然,現在的鄉下已經與記憶中的模樣大相徑庭,也因為全家遷出後已經很難再找到理由回去,因此那些嶄新的模樣似乎與自己也沒有任何連結了。

  對比起來,成都的市井生活雖然是更有城市的精緻氣息,卻也少了鄉下獨有的泥土氣息和淳樸的風土人情。還記得與先生拍拖時,第一次帶他回四川老家,給他帶來了不小的文化衝擊。首先是鄉下人的直率和大嗓門;其次是原來四川的「辣」並不是想像中的「辣」,也不是外省許多川菜強調的「辣」,反倒是從口入心的暖,再伴上各種香料疊加的美味體驗。也大概正是因為有如此的體驗,所以在後來相處的日子的,他能明白和體諒我性格中的許多「瑕疵」。

  我的鄉下雖然隸屬於四川,實際上與重慶更近,因此方言的口音實際上與重慶相似,同成都的口音區別倒是挺大。說話談吐上沒有成都人來得軟糯,因此性格相比成都人,可以說也來得更為直接,當然這也是川渝地區人士時常掛在嘴邊的爭論。

  雖然是在農村出生,但未到一歲便去到小鎮上生活,實際上在鄉下的生活大多集中在暑假。因此對於家鄉的記憶往往是帶有炙熱的夏天味道,比如在外公的後山果園裏,躺在懸崖上的草屋裏一邊曬着太陽,一邊吃着剛摘下來的水果。或者夜晚的時候,趴在涼席上,外婆用蒲扇輕輕拍在我的身上,嘴裏喃喃講着有的沒的故事,慢慢地就睡着了。外公外婆家的後山有果園,還有用來儲存紅薯或其他糧食的地窖,而爺爺奶奶家的後山就顯得單調了很多。只有成片的樹林,沒有什麼好玩的,有時候只能跟小夥伴們玩捉迷藏,不過玩到後面又變成了在山間滑滑梯遊戲。

  我後來在小鎮成長不到十歲又去到重慶這座城市生活,可能在現在看來鄉村與城市的區別很大。但在我還小的時候,對於這種環境的差異在體感上實際是不明顯的。即使是現在,無論是在成都還是重慶的城市中,其實還是可以觀察到農村生活的影子,比如吃食、語言等等,又或者說對於川渝地區的生活來說,城市到處都是高樓大廈,但城市的內在核心即普通老百姓生活的態度或者方式,麻將、飲茶以及火鍋等等其實差異性並不大。

  隨着年紀的遞增,有時候不經意間總會慶幸自己是一個四川人,在這樣豁達而又接地氣的文化中生長。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川渝不僅給了我關於為人處事的最初的文化啟蒙,也用它的愜意生活態度滋潤和治癒着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