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聯會:學習新質生產力 拓港青新賽道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金文博)今年全國兩會圍繞科教興國、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等重要目標進行討論。為協助香港教育界更好了解全國兩會精神與內容,教聯會昨日舉辦「教育界全國兩會精神分享會」,重點介紹與國家科教興國相關工作,以及對香港教育的啟示。當中,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教聯會主席黃錦良分享,新質生產力催發香港青年新使命,讓他們帶着責任感助力國際交流合作,以及用所學服務國家高質量發展。
分享會由黃錦良,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教育大學校長李子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楊德斌及李聖潑向參與的香港教育界人士講解包括新質生產力、科教興國及高質量發展等兩會重點精神和個人感受體會。
黃錦良提出了今年兩會對香港的3點啟示。
助港青更好裝備自己
他指出,新質生產力賦予了香港青年新的使命,在發展新質生產力過程中開拓了新賽道,必將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因此香港青年必須更好地裝備自己,未來定必大有可為。同時,在內地求學和從事科研工作的經歷,讓香港青年在學習和理解新質生產力時,不僅看到了自身具備的優勢,更多了一份向世界講好中國發展故事,向內地講好香港故事,助力國際交流合作的責任感。
黃錦良表示,今年全國兩會對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將要重點發展、全面布局的產業領域,「這將促使香港年輕人對於如何把所學專業與國家高質量發展的新需求相結合作出新思考。」
李子建向與會者總括介紹了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的重點,又分享自己的提案,包括建設香港與內地高校「多層次、多領域、高質量」的創新合作聯盟,加強香港與內地科研基金合作及促進人才交流,以及促進多元化及多層面粵港澳大灣區學校合作與交流,以響應中共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到2035年要建成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以及香港特區政府去年於施政報告提出,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
楊德斌闡述了國家2024年政府工作任務、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他提到,新質生產力依賴教育、人才及科技3個要素,三者形成正循環,一代的科技人才不斷通過教育下一代人才,使科技不斷有新的提升,以發展新質生產力。
李聖潑從企業家角度分享對兩會精神的體會,他指出,我國擁有顯著的制度、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產業體系完整的供給及高素質勞動者眾多的人才四大優勢,這使國家在面臨戰略機會與風險挑戰並存的發展環境中,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