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年歷史大昌食品 28門市將結業
【大公報訊】記者劉碩源報道:有39年歷史的「大昌食品市場」將結束營運,28間零售店舖將結業,會員計劃亦將於4月1日停運。大公報記者昨日走訪門市,見到已張貼結業通知和打折促銷廣告,不少街坊特來搶購。學者分析表示,疫下促成實體凍肉店和網購模式,對傳統零售商店構成壓力。零售業界表示,市民北上消費趨勢對實體零售店有衝擊。
「買就快買啦,就賣完啦今日。」在觀塘牛頭角、樂華的「大昌食品市場」,貼有「全店優惠7折」、「尊貴食材9折」字樣的廣告,店門貼有會員計劃4月1日結束營運的通知。大昌食品的網上平台仍有運作,但通知會員下月起終止會員計劃,屆時會員賬號及應用程式內的電子優惠券都會失效。
大昌行昨日回覆傳媒查詢表示,經慎重考慮後,決定關閉28間食品零售店舖,並說作為全港最大的食品及快速消費品分銷商,將繼續為香港市場提供採購、分銷以及食品加工等業務。
「突然聽到結業,都有啲唔捨得。」樂華街坊李先生說,隨着子女陸續長大遷走,自己和太太「煮一餐買一餐」,近年已減少光顧凍肉舖。
「市面上有好多選擇,有時買餸都未必要落街。」牛頭角街坊陳先生說,市面的凍肉店增加,商品選擇更多。
消費模式改變 網購興起加劇競爭
浸會大學商學院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表示,疫後社會復常,市民回復外出用餐習慣,食材店生意受影響,而疫下出現不少實體凍肉店,零售業競爭白熱化。若零售價無法上調,會壓低毛利水平,而網購店貨品定價更進取,增加大昌行的營運壓力,他相信該公司決定專注批發等業務,是已評估市場環境和自己競爭力。
中文大學經濟學副教授莊太量向《大公報》表示,大昌食品市場傾向主要出售平價凍肉,需客流量大,以保持盈利,但疫後消費模式變化,不少凍肉店有提供送貨服務,加大競爭。
立法會批發及零售界議員邵家輝向《大公報》表示,市民周末北上消費成趨勢,令民生類產品消費縮減,對實體零售店帶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