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災民點讚安置房 盼早日入住

  圖:2月9日,在甘肅積石山縣劉集鄉團結村安置點,人們團聚板房內共享年夜飯。/新華社
  圖:2月9日,在甘肅積石山縣劉集鄉團結村安置點,人們團聚板房內共享年夜飯。/新華社

  「現在就希望盡快建設好我們的家園。」3月15日,甘肅積石山舉行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第一次現場推進會,看着眼前可供的集中安置點樣板房,當地大河家鎮陳家村村民馬有忠不住感慨點讚。此次推進會對災後恢復重建項目建設作了全面安排部署,標誌積石山地震災後恢復重建項目建設全面啟動。去年12月18日,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發生6.2級地震,造成甘肅、青海兩省151人死亡,983人受傷,倒塌房屋7萬間。震後香港各界為災區慷慨捐贈,當地表示,臨夏州和積石山縣在未來的重建工作中,將會讓每筆物資和款項都能發揮出最大效益。/大公報記者 郭濤積石山報道

  馬有忠告訴記者,地震發生後,他們一家得到了及時的安置,如今一家五口居住在安置點的板房內,現在就想盡快投入到重建家園的工作中。

  馬有忠之前在青海打工,地震發生後他回到家鄉,最近參加了當地在安置點舉辦的鋼筋工技術培訓,今年打算留下來。「現在懂技術了,工資也能比以前掙得多,留下來也能為家鄉的重建做一份貢獻,對未來的生活還是充滿了信心。」馬有忠說。

  安置點周邊配套完善

  在大河家鎮四堡子村災後恢復重建集中安置點的樣板房內,村民張偉正在和他的妻子一起參觀。從戶型、裝修、傢具購置,夫妻二人一直在小聲商量着。地震發生後,張偉家房子幾乎都倒塌了,他對新家充滿了期待。安置點內的樣板房是一座二層小樓,一樓配有客廳、廚房、衞生間及一間卧室,二層配有衞生間、書房及兩間卧室,總面積約105平米。「樣板房的條件比以前好多了,戶型不錯,可以說各方面都好,現在就盼着早點能搬進去。」張偉說。

  像張偉這樣前來參觀的村民,負責該安置點設計的甘肅建投設計諮詢公司第二設計院院長田豐每天都要接待數十波。田豐介紹,這個安置點主要分為80、105、125、150平方米四個戶型,整個項目配建了完善的公共配套服務設施,包括黨群服務中心、活動廣場、老年人活動中心,以及一個醫療中心。

  房屋設計考慮鄉村旅遊需求

  田豐介紹說,在項目設計之初,為了確保災區生活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好於災前水平,安置點的規劃在滿足村民生活及配套的同時,還設計了庭院經濟的開發區,「我們特意降低了圍牆的高度,滿足將來開設民宿、鄉村旅遊、農家樂的需求。」

  「地震發生後,香港各界人士和機構踴躍伸出援手,為災區捐贈了很多款物,讓災區群眾度過了一個溫暖、難忘的冬天。」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政府州長何東此前在全國兩會期間再一次向來自港澳的愛心表示衷心的感謝。他承諾在接下來的重建工作中,臨夏州將管好、用好來自香港的每一批物資和每一筆資金,確保讓它們都能發揮出最大成效。

  「災後幾乎是在第一時間,我們很快收到了來自香港的慷慨捐贈,包括3170袋麵粉、3170桶食用油,以及2547件其他救援物資。」何東指出,這些寶貴物資第一時間就迅速分發到了受災最為嚴重的大河家、劉集、石塬等鄉鎮,在救助和安置群眾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香港各界捐贈的善款,臨夏州和積石山縣在未來的重建工作中,將會根據賑災資金的使用規定進行合理分配,讓每筆物資和款項都能發揮出最大效益,讓香港同胞的愛心體現到重建工作的每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