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門日語/羅生門\簡嘉明

  最近有關港劇的熱門話題,大都關於《婚後事》。故事圍繞一個簡單的三人家庭而展開,夫婦二人由於有第三者介入,決定離婚,還要對簿公堂,爭奪女兒的撫養權。

  這類有關現代情愛與私慾的題材其實並不新鮮,能引起廣泛關注討論,主要因為編劇巧妙的敘事手法。劇本將一個家庭破裂的故事,透過不同持份者的角度陳述描繪,只有觀眾站在全知的角度,可以分別看到婚姻關係中,夫、妻、女兒、第三者、好友等,原來面對同一事情、同一情境、同一危機,竟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和反應。多方視覺交織而成的劇集,讓不同類型的觀眾,只要曾經歷愛情困擾,或多或少都能從角色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繼而產生共鳴。然而,即使觀眾能夠身處局外的高點看每個角色的難處與抉擇,但對事情的真相和後續,依然如霧裏看花,誰是誰非、誰對誰錯、誰得誰失,難以一概而論。

  這讓我想到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的懸疑小說《竹林中》:一個帶着妻子趕路的武士,途中遇到大盜,作案者最後被捕。作者將故事分七個視角描述,讀者可以看到在公堂審訊時,大盜、四名證人、逃脫的妻子及借巫師之口申冤的武士,明明在說同一慘案,但對事件的描述卻出現了七個版本。由於每個版本都能自圓其說,卻又有互相矛盾之處,加上作者選擇將真相留白,因此引起讀者激烈的論爭。

  一九二二年發表的小說,寫作手法前衛破格,成了芥川龍之芥的代表作。其後導演黑澤明將小說改編為曾奪多個國際獎項的電影《羅生門》,具體呈現「人言不可盡信」的主旨,更影響到日後人們將各說各話、真相難辨的事情形容為「羅生門事件」。世情從來複雜、人心自古難測,即使陳述事實,也難免摻雜主觀判斷和個人情緒,尤其家庭問題,往往就如《婚後事》一樣,都是「羅生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