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眼鏡投訴3年181宗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僖)香港近視人口比例全球最高,成年人近視率逾七成,衍生龐大眼鏡市場,不過服務素質參差。消委會昨日公布,近3年共接獲181宗配眼鏡投訴,去年佔54宗,今年首兩個月也收到8宗。投訴涉及眼鏡店視光師馬虎,顧客配眼鏡後視力更模糊、變色眼鏡產品效果與實際不符、防藍光眼鏡出現反光及鬼影等。消委會促請眼鏡店確保服務及貨品的專業性,應向消費者提供全面及準確的鏡片資訊,並清晰講解銷售與保用範圍的條款,避免發生售後爭議。

  視光師馬虎 無驗散光

  消委會公布當中數宗典型投訴個案。吳小姐前往A眼鏡店配眼鏡,並攜同舊眼鏡度數紀錄予視光師作參考,惟視光師拒絕參考舊紀錄,直接為其進行檢查。整個程序迅速完成,吳小姐感覺對方態度懶散及敷衍,試戴新眼鏡數星期後,感到視力模糊,翻查當天的驗眼紀錄,發現視光師沒有驗到她有散光。吳小姐遂到另一間眼鏡店驗眼,該視光師以不同類型儀器驗眼外,更為每邊眼睛試戴不同度數及散光軸度的鏡片作比較。吳小姐對比兩店的驗眼結果,發現數據懸殊,於是返回A店展示兩邊數據的差異,店員僅解釋該店資料是尚未完成分析的數據,並不能作準,

  吳小姐於是向消委會尋求協助,經介入後,A店終向吳小姐作出退款。

  另一宗個案,張先生到一間眼鏡店更換鏡片,在店員推薦下以476元購買一對防藍光鏡片,取貨及試戴時,已發現鏡片有反光及鬼影問題,初時以為眼睛未適應,但配戴兩周後問題仍然存在,張先生於是要求店方更換普通鏡片並退回差價被拒。經消委會介入後,店方退回476元。

  消委會提醒消費者,購買眼鏡前應多加留意商戶的信譽及口碑,亦可參考過往及親友的經驗,並由註冊的視光師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