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備十餘年辦護老院 囑職員以義工心態工作

◆榕光社除探訪、善終、陪診服務外,亦有派飯、賑醫施藥等。
◆榕光社除探訪、善終、陪診服務外,亦有派飯、賑醫施藥等。

  多年的探訪,讓聶揚聲和榕光社義工看到許多長者在護老院生活的悲苦與艱難。早前上映的電影《白日之下》重提大埔劍橋護老院「天台集體沖涼事件」,這也是聶揚聲心中難以忘懷的心結。既有曝光在白日之下的醜惡,就有許多仍見不到光的悽慘,聶揚聲說:「以前探訪時,見到有不能行動的老人家,雖然有領綜援,有『特別膳食』(即奶粉和一些營養輔助品),但沒人為他準備,只能自己打開奶粉罐,舀兩勺倒入口中,然後再喝一口水。」

  然而想要改變這樣的情況,義工們即使想做些什麼也多有掣肘,聶揚聲有次在北角一間護老院探訪,老人向他們訴說住在那裏的艱難,義工們便提出替她向護老院投訴,但那婆婆立刻反面,還叫他們永不要再去探望她。聶揚聲反思道:「確實是我們思慮不周,如果投訴,我們離開後,護老院職員會對付她,對她更差,受罪的人是她。」從那時起,聶揚聲就希望可以以榕光社名義開一間護老院,接納那些無所依靠的老人,並善待他們。

  而今,這個願望終於實現。位於太子花墟附近的「榕光社護老之家」今年3月取得牌照,現已經有一些榕光社長期跟進的長者在這裏安居。不似其他護老院的擁擠閉塞,這裏稱得上窗明几淨,寬敞闊落。「早在15年前我們就想做護老院,一路有人捐款,我們便儲起,最後買下這裏的單位,又獲得香港賽馬會捐款,請到設計師、裝潢得漂亮,都是為了可以長久運作下去。雖然能容納的不多,但是會完全按照我們的理念來。」聶揚聲說:「我經常叮囑職員,你們在這裏工作有兩個身份,一是職員,二是義工,你有工作的職責,但也要有義工慈悲善良的心態。」

  須每月籌款維持運作

  「榕光社護老之家」現時靠捐款和入住老人的綜援運作,但也有少數老人,並無領取綜援,榕光社亦會免費接納他們入住。「有些獨身長者有數萬元的積蓄,政府就不會批綜援給他們,他們不願用掉那筆錢,因為覺得那是自己的保障,我們一樣會接納他們住進來。」聶揚聲明白長者缺乏安全感的心態,他笑說:「其實即使有綜援,也還是不能讓護老院達到收支平衡,我惟有努力出去籌款補缺,『跑數』多與少,也計較不到那麼多。」在他心裏,只要老人住得安樂舒服,就是值得的。

  聶揚聲還在計劃開辦第二間護老院:「我們看中元朗一間廢校,周圍環境很好,大概可以安排200個位。」目前他正就場地問題與政府交涉中。「很多人問我為何這樣搏命?我說我有能力就多做些,因為人是講不定的,不知可以做到幾時。」他說自己做「夕陽送行者」,偶爾也會很「灰」,因為如果是幫助那些年輕人或是孩童,他們會成長,會有未來,而他們幫助長者,只能看到一個人如何隕落。「我幫的人,最終都會走。但是如何『灰』,我都要繼續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