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消委會接力 港夫婦成功退購房款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來臨之際,廣東省市場監管局、廣東省消委會14日發布《2023年度廣東消委會系統消費投訴分析報告》,並公布「十大消費維權典型案例」。統計顯示,伴隨疫後消費復甦,廣東省消委會系統處理消費者投訴達到53.17萬件,同比增長32.85%。十大典型案例中,透過「大灣區消費投訴轉辦平台」的機制,廣東消委會通過四年接力「長跑」,成功幫助一對在內地置業的香港夫婦退還購房款項。

  消費投訴平台助「一網轉辦」

  香港文匯報記者了解到,2019年5月,廣東省消委會與香港消委會、澳門消委會分別簽署了粵港、粵澳消費維權合作協議,正式開通「粵港澳大灣區消費投訴轉辦平台」。通過平台,港澳消費者可直接向廣東省消委會或珠三角9市消委會投訴,省內消費者關於港澳的消費投訴也可實現「一網轉辦」。

  四年前, 「大灣區消費投訴轉辦平台」接到香港消委會轉來的香港葉氏夫婦關於內地商品房退費問題的投訴。經惠州市、惠陽區兩級消委會溝通協調,開發商同意退款,但因涉訴房屋已「網簽」備案需現場解除,不過,當時正值疫情時期,兩地通關條件有限,投訴調解被迫中斷。其間,惠州市、區兩級消委會一直關注案件進展,積極走訪當地住建局、房管所、房地產業協會等單位,先後提出三方視頻解除、郵寄材料多方見證解除等方案,均未能成功。2023年,粵港全面恢復通關,消委會積極跟進,最終幫助葉氏夫婦成功解除網簽並退款。葉氏夫婦深為感動,從香港向經辦消委會和相關部門寄去感謝信。

  廣東省消費者委員會公益律師團副團長陳北元律師表示,隨着大灣區交通日趨便利,內地與港澳交流日益密切,跨境消費持續火熱,港澳消費者內地購房需求隨之增長。由於兩地政策、法律存在差異,導致房地產糾紛時有發生。本案耗時四年,橫跨粵港兩地,涉及多個部門,處理難度較大。惠州消委會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投訴對接優勢,積極溝通協調,多方聯動發力,最終成功幫助消費者解決難題,使得此案成為大灣區維權協作的典範。

  他提醒,前往內地購房的港澳消費者,購房前應仔細了解當地購房政策,確定自身是否具有購房及貸款資格,核查所購房屋產權等重要信息,如遇糾紛,可通過「大灣區消費投訴轉辦平台」向消委會投訴。同時,不論內地消費者前往香港消費,還是港澳消費者前往內地,發生消費糾紛後,均可根據便利性等實際情況,選擇在地或者異地消委會投訴。

  粵消委會去年處理投訴破50萬件

  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處二級調研員江列華介紹,2023年廣東消委會系統全年處理消費者投訴總量首次突破50萬件,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區,消費市場活躍以及投訴渠道暢通、維權工作力度大是主要原因。

  廣東省消委會副秘書長黃冠英介紹,投訴熱點和難點包括多方面,比如,家電投訴大幅增加,餐飲消費體驗不佳時有出現,電信服務痛點仍未根除,直播帶貨陷阱多,汽車消費領域質量、服務和虛假宣傳頻現,網遊投訴居高不下、未成年人網絡遊戲充值仍是難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