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冶若水/中國音樂的美\胡恩威
「音樂」的英文是Music,而music源於古希臘語的mousike,指繆思(muse)女神的藝術。
音樂,根據《說文解字》:「音,聲也,生於心」。人透過心的想像和創意,聲音才提升成音樂。音樂的「樂」指快樂和樂趣。音樂可以解作「聲音帶來的快樂和樂趣」,所以學習音樂本身應該是一種樂趣。西方音樂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表演給觀眾欣賞。而中國音樂傳統本身並不只是為了表演,而是一種自我修為。
例如,彈奏古琴是一種自我修為,林中彈古琴可以沒有觀眾,彈古琴的目的是一種精神的修為。佛教中的觀音,「觀音」是什麼意思?「觀」字是用眼睛觀看,「音」是用耳朵聆聽,如何用眼睛去聽聲音?因為觀音慈悲,為眾生解除苦難,所以從字面解釋是「觀察世間聲音」。
中國音樂一種是作為自我修為,另一種是合奏,是樂手的合作。例如作家金庸筆下小說《笑傲江湖》中,擅長吹簫的衡山派劉正風,與擅長古琴的日月神教長老曲洋,兩人打破正邪的道德界限,惺惺相惜,琴簫合奏《笑傲江湖曲》,就是兩名樂手在互動中的一種對話。
欣賞中國音樂不只是欣賞優美的旋律,還有一種優美的音樂空間層次感。琴棋書畫本身是一種修為,中國古代的士大夫、書生精通琴棋書畫,本身就是一種優雅的表現,也是中國文化精髓的體現。
欣賞西方音樂,很多時候是在音樂廳、劇院等室內空間裏欣賞。西方音樂廳的設計是一個聲音反射式的設計。
中國音樂比較注重天人合一觀念,它可以在戶外演奏,無論是四合院的後院還是寬闊的野外。這是一種儀式感很重的音樂,再如新春舞龍舞獅的鑼鼓敲擊樂,就是配合醒獅的動作和節奏韻律去演奏。
西方音樂着重於表演給觀眾欣賞的模式,而中國的音樂形式不單只是表演給觀眾,還是一種自我修為的過程。中國音樂很多都和大自然聲音結合,例如在竹林裏聽着風聲,竹葉在風中搖曳發聲,樂手吹奏洞簫,聽起來有天人合一的感覺。
西方追求的是一種在人工空間裏細聽音樂,聽這種音樂當然有它的樂趣。音樂可帶來樂趣的,也可以帶來治癒效果。近年流行的「聲音治療」,透過聲音和振頻,藉着大自然的頻率去調整人體振頻,達到療癒效果。「聲音治療」中的敲擊頌缽和音叉,也是一種另類音樂。
音樂本身不應該只是變成一種外在標準,用以證明演奏者的樂器技巧。無論你有沒有學懂那些彈奏技術,認識樂器本身也是自我修為以及心理治療的一種模式。學習音樂,也應該是自我修煉身心安靜的體驗和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