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設危重新生兒轉運團隊 不斷創造生命奇跡

  出生後的「黃金一小時」和「黃金一周」的階段不僅是早產兒存活的關鍵階段,更是發生嚴重不良預後的關鍵階段,尤其是顱內出血和腦白質損傷。據深圳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楊傳忠主任介紹,「肉肉」早期雖遇到很多困難,但對於一個21周的寶寶已算是比較順利。氣管插管機械通氣的時間比較短,而且一次就能撤機成功,同時沒有出現任何形式的顱內出血,沒有出現腦白質損傷;早產兒最常見的支氣管肺發育不良也僅僅是輕度,脫氧很早,目前呼吸平穩;體重增長良好,發育正常。

  據新生兒科楊傳忠主任介紹,超早產兒出生早期容易出現顱內出血,任何一個細微操作都可能發生嚴重顱內出血,引起嚴重神經系統後遺症甚至腦癱,因而要求任何一項治療護理工作都要慎之又慎。管理上採取集束化操作,減少聲、光刺激,同時根據他不同階段發育特點,嚴密監測和評估,實施階段性、個體化護理,促進其各個臟器正常發育,達到同齡人發育水平。

  模擬子宮環境預防併發症

  為了預防隨時可能發生的腦出血、腦損傷、敗血症、液體失衡、體溫失調、營養不良、內環境紊亂、呼吸衰竭、循環衰竭、動脈導管開放、腸道穿孔、腸壞死等各個臟器的併發症,新生兒科醫護團隊制定了精細的診療計劃,密切監測「肉肉」的細微變化,給予精細的呼吸、循環、營養等綜合管理,還給他製作了舒服柔軟的「鳥巢」,以營造一個舒適的模擬「子宮」環境。

  新生兒科楊傳忠主任表示,「肉肉」的成功救治,離不開前期多例22周超早產兒救治的經驗和每一位醫護的辛勤付出,也讓新生兒科醫護人員更有信心創造更多奇跡。僅僅近3年,新生兒科就有5例22周的超早產兒成功出院。

  為幫助更多患兒,科室還設立危重新生兒轉運團隊,讓許多患兒轉危為安,為家庭和社會帶來新生希望。轉運服務範圍覆蓋深圳及大灣區多個城市,轉運團隊由高年資新生兒專科醫師及護師組建,配備恒溫防震暖箱、呼吸機、監護儀等轉運設備,保證新生兒轉運安全。

  ◆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若溪 深圳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