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構建計算模型 篩查抑鬱症風險

◆李湄珍主持腦神經科研講座。 港大視頻截圖
◆李湄珍主持腦神經科研講座。 港大視頻截圖

  作為臨床神經心理學家,李湄珍專注於研究例如人類腦部病變與情緒障礙與認知等疾病間的關係,並藉助科研與臨床治療,幫助那些因腦部病變而影響到日常生活的病人進行康復。她在訪問中分享說,經過過去多年與大學以及政府機構合作,已經掌握較清晰的人腦情緒調控網絡圖譜,現時正應用AI等新技術,構建相關計算模型,以通過檢測人腦幹的方式判斷是否罹患抑鬱症,並實現早篩查出負面因子並進行預先干預治療。

  深研抑鬱情緒如何觸發 及早干預

  李湄珍說,雖然大腦只是一個小小器官,卻能控制人體所有的想法與行為,確定我們是一個怎樣的人。「我目睹過腦損傷患者的明顯變化——儘管他們的外貌沒有發生改變,卻變成了完全不同的人。」正是源於對人類大腦研究的熱情與希望幫助腦損傷患者的醫者仁心,讓她決心投身科研,搞清人腦與自身情緒控制間的複雜關係。

  她透露,目前自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抑鬱症方面,團隊最近更已經取得一些重要成果,包括全面了解有關情感處理的大腦網絡,而這有助於更好理解抑鬱情緒是如何被觸發並持續存在。而通過AI技術,已可運用計算機建模來預測罹患抑鬱症和自殺風險的人群。「未來我們希望能夠通過研究更好地預測抑鬱症風險,以便及早進行干預。」

  她說:「我們更希望能將研究成果應用於開發高效的行為干預措施,例如各種腦刺激療法、人工智能心理治療、神經反饋治療等,讓人們更容易接觸到這些治療方法,以促進健康的情感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