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旅業應拓多元國際文化資源

  港人北上消費蔚然成風,業界擔心會對本地零售及地產行業帶來衝擊。巴曙松認為,北上消費可以說是一個正常的市場選擇行為,港人能以同樣的價格獲得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對於香港來說,最重要的是如何適應這種變化,為內地居民提供稀缺的消費選擇。

  賽馬邀請國際明星港具優勢

  「內地經濟的增長動力正在發生深刻轉變,由原來依靠投資和出口,轉向內需與技術進步。擴大內需,將成為經濟轉型的一個重要政策主線。」那香港需要如何應對呢?巴曙松指出,香港擁有很多基於「一國兩制」獨特優勢的消費增長點,可供內地消費者選擇。比如說,很多內地省市都想發展賽馬活動,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成功案例,香港在「馬照跑」方面擁有豐富經驗;又如,香港是一個國際化大都會,與世界各國的聯繫廣泛而密切,較為容易邀請到國際明星,舉辦各類比賽與演唱會,「盛事經濟」能夠吸引大量來自內地的消費者。

  巴曙松續稱,要認識到,當前內地旅遊行業增長非常迅猛,特別是年輕遊客已經不再癡迷奢侈品,更多看中的是消費體驗。他直言,香港需要改變傳統的旅遊經濟觀念,發掘自身獨特的多元國際文化資源,開發更多體驗好、參與感強的旅遊項目吸客。

  此外,香港正處於新一輪大規模吸引外來人才的新階段。巴曙松強調,從香港的發展歷史看,每一次經濟起飛之前,都會經歷一次大規模的人口流入,流入的人口擴大了經濟增長要素,也為每一次的經濟起飛奠定基礎。從國際範圍來看,一個城市的競爭力往往與其是否能夠匯聚人才的能力息息相關。

  抓機遇成千萬級人口大都會

  無論是各國之間還是一國之內,人口通常會向具有吸引力的地區集中,例如中國內地的珠三角、長三角等城市群,以及美國的紐約和舊金山城市群、日本的東京和大阪城市群。巴曙松認為,香港應當抓住機遇發展成為千萬級人口的國際大都會,提升自身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並在全球人才競爭中保持優勢。「人才匯集除了直接有益於科創和金融發展,同時也能帶來大量的基建投資需求,為香港經濟實現新的起飛,奠定人力資本方面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