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平逾九成 肌萎病患北上求生

  醫管局資助限25歲以下 年花160萬「香港醫唔起」

  脊髓肌肉萎縮症(SMA),一種罕見又可怕的疾病,患者運動神經會不斷退化,最終無法行動,往往因心肺功能衰退離世。患者望穿秋水,香港終引入特效標靶藥,為全港200名患者重燃希望,惜醫管局基於「療效、成本效益」考慮,只資助25歲以下患者服用這款每年藥費160萬元的標靶藥。面對殘酷的機制,6名香港患者定期由親人推着輪椅北上深圳求醫,享用相當於香港約6%藥費的同款進口標靶藥。病人組織建議特區政府加入內地醫保藥品採購網,降低藥物成本,讓患者無需艱辛北上求醫。

  治療SMA的特效標靶藥包括注射液Nusinersen和口服藥Risdiplam。國家醫療保障局因有強大議價能力,將原價70萬元人民幣一劑的Nusinersen減至3.3萬元人民幣;原價63,800元一瓶的Risdiplam,內地只售3,780元,享有內地醫保的人士更能報銷最多七成藥費。在內地居住的港澳人士同樣可以每月購買社保,享有社保用藥優惠。

  SMA香港患者黎以霖,自兩歲起身體已頻頻發出危險信號,只要一蹲下就無力站起來。此後數年,他無力站起來的頻次逐漸增多,經基因篩查確診患有SMA,不久後他病情惡化,沒有母親陳倩芬的攙扶,根本寸步難行,18歲起要以輪椅代步。

  「最難受是冬天,肌肉會因溫度驟減而變得硬繃繃,彷彿被冷空氣帶走了身上所有的力氣,好難頂」。黎以霖日以繼夜的強烈疼痛感,令他煩躁不安,母親卻一刻不分離,她說:「兒子身體痛,我心更加痛。由他確診開始,我幾乎就斷了所有社交,日日夜夜陪他。」

  現年逾六旬的陳倩芬,每天抱着比她高大的35歲兒子上廁所、上床睡覺。這種生活,母子倆已經歷30多年。直至2016年一種特效藥Nusinersen面世,重燃他們希望,卻又失望而回,因為醫管局只資助25歲以下患者服用。

  一年160萬元的治療費,絕對不是這個貧窮家庭所能負擔。去年深圳引入Risdiplam,價錢僅是香港的6%,給這家庭帶來新希望。去年9月起,母子倆開始定期北上求生之路。黎以霖說:「深圳就醫每月費用近1萬元,雖說仍有不小壓力,但比起無藥可用和有藥用不起的窘境,如今已是一大跨越。」

  建議加入內地醫保採購網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會長曾建平協助不少SMA患者到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治療,他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由於內地人口基數大,罕病患者人數亦相對多,議價空間大很多,他建議特區政府加入內地醫保藥品採購網,與內地醫院合作進行策略性採購,降低罕見病藥物的成本,讓罕見病患者在香港就能求醫,無需艱辛北上求醫。

  曾建平再次呼籲醫管局取消資助藥年齡限制:「歐美、加拿大、澳洲等發達地區,都沒這方面限制,內地也一視同仁用藥,為何唯獨香港對要SMA資助藥年齡限制?要這些行動不便的患者費盡周折北上求生於心何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