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風生/建更具規模國際金融中心 有效配合國家長遠經濟發展\龔永德

  哪個城市是全球首三位的國際金融中心?相信第一位和第二位的答案在國際上都頗有共識,分別是紐約和倫敦。至於第三位是哪個城市?則可能意見不一,但答案應離不開位於亞洲的上海、香港、新加坡或東京。

  國家有三個金融中心,分別是上海、深圳和香港,這三個城市在金融領域上各有優點,亦各有缺點。倘若我們單讓市場主導這三個城市在金融領域上自由競爭,相信他們在20年後都很難超越紐約和倫敦的領導地位。

  但與此同時,中國的經濟規模已超17.7萬億美元,並且超過全球第三至第六大經濟體的GDP總和。在歷史上,國際金融中心的興起和變遷與其所在國的經濟發展和規模息息相關,倫敦的金融中心是英國在18-19世紀工業革命的成果,紐約亦是因美國於上世紀的高速經濟發展而成為金融樞紐。現在中國的龐大經濟體是需要一個極具規模的國際金融中心去配合其長遠發展。

  近期,新加坡在金融領域上高速發展,成功吸引了部分來自內地的資金到當地。但從國家的金融安全角度出發,我們能否依賴新加坡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長久和可靠的服務?

  因此,建議整合上海、深圳和香港的金融資源,盡快為國家建立一個可超越英美且具競爭力的國際金融中心。由於香港稅率低和沒有外匯管制,加上國家需要建立離岸人民幣中心的戰略目標,香港極有條件憑其制度優勢擔此重任。

  自2022年1月1日起的兩年間,上證、深證和香港恒生指數分別下跌了18%、36%和27%,而同期的股市日均成交金額則分別下跌了14%、15%和37%。疲弱的股市影響了兩地企業可集資的金額、投資者的投資回報和政府的財政收入。就此,建議以下改革方案:

  挑選20至30家現時在上海或深圳上市的優質公司到香港發行H股,讓海外資金可以直接投資,倘若香港股票市場的優質公司數目增加,在香港發行的金融產品及衍生工具亦會更加豐富,有利吸引更多海外資金(包括離岸人民幣)到香港投資,促進人民幣國際化。

  與此同時,亦建議挑選20家左右現時只在香港上市的優質公司到上海或深圳發行新股,讓內地投資者可以直接投資這些公司及與其有關的衍生金融產品。

  上述建議有別於現時的「南向通」和「北向通」,因為海外和香港的投資者現時不能透過「北向通」投資與內地上市公司有關的衍生金融產品,內地的投資者亦不能透過「南向通」投資與香港上市公司有關的衍生金融產品。

  這個建議可創造品牌效應:即是能在兩地同時上市的公司都是經過挑選出來的優質公司,必有助這些公司將來在兩地融資。此外,品牌效應有助吸引「一帶一路」和其他海外國家的優質公司分別到香港及內地的股票市場上市,把這個兩地同時上市的優質公司品牌(以下簡稱「+H」品牌)變得更國際化,應有助提升兩地股票市場的國際競爭力和增加市場的成交金額;當內地優質企業「走出去」時,亦可以利用在香港發行新股所取得的資金把海外項目做大做強。這建議對兩地的稅收和人民幣國際化都有正面作用。

  當「+H」品牌建立後,三地的交易所可從中挑選公司作為指數成份股,並每年可按公司的最新表現和實力,協商調整指數成份股的組成和數目,只保留最優質的公司。

  筆者認為,上述建議應可擴大上海和深圳股票市場現時發揮的作用,並有機會為香港在不久的將來奠定亞洲第一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全國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