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熱詞 發展求「質」又重「新」

  圖:3月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圖為代表們在認真聽會。\新華社
  圖:3月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圖為代表們在認真聽會。\新華社

  「兩會熱詞」年年有,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含新量」特別高,一些新提法、新目標,折射出未來一年政府的施政方向和經濟社會發展路徑,既是透視未來發展路徑的「風向標」,也是指引我們砥礪奮進的「參照系」。從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列為政府十大工作首項任務到部署「人工智能+」、低空經濟、商業航天等新經濟賽道,從發展「五篇大文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到推動數據跨境流動,求「質」又重「新」,無不釋放出中國發展穩預期、增動能、強信心的積極信號。\大公報記者 王珏北京報道

  1 習近平文化思想

  報告原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

  解  讀: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辛向陽: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新時代文化建設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2023年10月,中共中央召開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首次提出習近平文化思想。今年,習近平文化思想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文化建設方面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內涵十分豐富、論述極為深刻,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這一重要思想,充分反映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建設的一系列原創性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標誌着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在黨的宣傳思想文化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2 五篇大文章

  報告原文:大力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

  解  讀: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兩會記者會上表示,做好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着力點,也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指出,科技金融排在「五篇大文章」之首,重在順應產業高端化發展趨勢,支持科技創新成果的持續湧現與充分轉化;綠色金融重在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順利達成,促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普惠金融重在支持小微企業等群體,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養老金融重在支持養老產業、銀髮經濟,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趨勢;數字金融重在支持數字經濟發展,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3 新質生產力

  報告原文: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解  讀: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希賢:「新質生產力」被列為今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務之首。新質生產力是以高效能、高質量為基本要求、以高新技術應用為主要特徵、以新產業新業態為主要支撐、正在創造新的社會生產時代的生產力,它並不旨在實現單一經濟增長的目標,而在於實現經濟更高質量的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2024年,中國將積極致力於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構建與發展,全面提速新質生產力的培育與壯大。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一是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實施製造業技術改造升級工程,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二是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三是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深化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運用。

  4 人工智能+

  報告原文: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解  讀:中國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魏凱:人工智能強調技術本身,通常指由計算機系統所表現出來的智能行為,這些系統通過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和算法來模擬人類的智能。「人工智能+」則更加強調跟行業、場景的融合。指的是人工智能作為一種基礎性、驅動性的技術力量,與多個領域進行深度融合,創造出新的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從而推動傳統行業的轉型升級和社會經濟結構的變革。「人工智能+」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標誌着人工智能技術在國家發展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即將迎來更深層次的變革。

  5 新型儲能

  報告原文:加強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設,推動分布式能源開發利用,發展新型儲能,促進綠電使用和國際互認,發揮煤炭、煤電兜底作用,確保經濟社會發展用能需求。

  解  讀: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所可再生中心副主任陶冶:儲能分為傳統儲能和新型儲能,傳統儲能的主要代表就是抽水蓄能電站,新型儲能就是除了抽水蓄能以外的新型儲能技術,包括新型鋰離子電池、液流電池等,具有建設周期短、選址簡單靈活、調節能力強的特點。新型儲能發展作為中國經濟發展「新動能」的地位得到了廣泛認可,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也意味着發展新型儲能將成為2024年乃至今後相當長時期內經濟社會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

  6 商業航天

  報告原文: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積極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

  解  讀:銀河航天首席科學家張世傑:商業航天是指利用商業模式運營的航天活動,旨在通過商業市場的方式開展航天技術和服務的研發、製造、發射和應用。經過近10年發展,中國商業航天在技術層面,多款商業火箭成功入軌,由商業公司研製的衛星取得多個國際和國內首次技術突破;在產業鏈方面,已初步形成面向商業航天的火箭總裝總測、衛星研產、衛星數據應用為一體的產業鏈。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商業航天可推動建設「空天地一體化」網絡布局,是未來產業的關鍵。

  7 低空經濟

  報告原文: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先優勢,加快前沿新興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等產業發展,積極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

  解  讀:小鵬匯天總裁趙德力:低空經濟是指距離地面垂直高度1000米以內,視地區特性和實際需求可擴展至3000米以內空域產生的一系列經濟活動,包含各類航空器、載人載貨飛行器及其他作業等多場景低空飛行活動。數據顯示,到2025年,中國低空經濟的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5萬億元,到2035年更是有望達到3.5萬億元。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已經成為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方向,有利於帶動新一輪的產業集群發展。

  8 數據跨境流動

  報告原文: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保障依法平等參與政府採購、招標投標、標準制定,推動解決數據跨境流動等問題。

  解  讀: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白明:「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互利共贏」被列為今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務之一,而「推動解決數據跨境流動等問題」是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加大吸引外資力度的關鍵之舉。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數據跨越不同邊際的充分流動已經成為支撐國際貿易活動、促進跨國科技合作、推動數據資源共享的重要驅動。據預測,到2025年全球數據流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將達到11萬億美元。中國具有數據規模和數據應用優勢,應加強數據跨境便利安全流動的探索,在數據安全的基礎上謀求發展。

  9 超長期特別國債

  報告原文:從今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於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今年先發行1萬億元。

  解  讀: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超長期特別國債是指,財政部基於市場和經濟情況運行擇機發行的、期限大於10年、具有特殊目的和用途、不計入赤字的國債。據悉,超長期特別國債將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城鄉融合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糧食能源安全、人口高質量發展等領域建設,這些領域潛在建設需求巨大、投入周期長,現有資金渠道難以充分滿足要求,亟須加大支持力度。面對當前國內經濟總體需求偏弱的形勢,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國債有利於穩定中短期增長形勢,顯示政府對未來中長期經濟發展的信心決心,提振經濟增長預期。

  10 美麗中國先行區

  報告原文: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打造綠色低碳發展高地。

  解  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市政協副主席王金南: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對美麗中國建設作出一系列戰略部署,2023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既是以點帶面牽引美麗中國建設全方位提升的行動載體,也是現階段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平台抓手,建議率先推進生態環境治理成效較好、美麗「顏值」和綠色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開展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力爭到2027年底,形成一批生態環境改善先行標桿和實踐示範樣板,後續分批推進、滾動實施,推動從生態環境改善向全域美麗建設提檔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