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煙稅未見其利先見其害

  劉韋瑋 資深傳媒人

  今年是香港重振經濟的關鍵年。財政司司長剛剛公布的財政預算案務實有為,對來年帶動經濟發展產生非常積極正面的動力。不過,預算案又再大幅增加煙草稅,卻是太急於求成而未經深思熟慮,事實也立即發生了未見其利而先見其害的結果。財政預算案甫公布不足半個月,海關於三月初連續兩天,分別在元朗和荃灣偵破走私香煙和涉及兩個懷疑私煙儲存倉庫的案件,檢獲共約1,120萬支懷疑私煙,估計市值共約5,000萬元,應課稅值共約3,700萬元。

  本港現時煙民數字有近60萬,儘管當局不斷出招勸煙民戒煙,惟成效毫不顯著。理由其實很簡單,市面上的完税香煙貴,煙民仍可退而求其次選擇私煙。在加稅之後,本港完稅煙每包平均要售100元,但私煙足足便宜一半,有些冒牌老鼠煙更只需30餘元一包,煙民負擔不起完稅煙,市面仍有大把選擇,又怎會有動力戒煙?老鼠煙利潤本來已優厚,加煙稅令私煙集團的利潤更多,這無疑更助長販商向煙民大力推銷。奈何當局對於時下猖獗私煙氾濫,除了海關掃蕩之外,似乎已苦無對策。

  當局於23-24年度原先預計煙草稅收會有94億元,但其實該年度首九個月煙草稅收僅有41.8億元,連預算目標一半也達不到。儘管財爺近日下調了預算目標至85億,但相信仍然難以達標。事實上,海關已盡了力堵截,近年檢獲私煙數量屢創新高,去年達6.5億支,較2020年高出逾兩倍。損失稅收,加上偵緝私煙的經費,可謂雙重賠本。

  加煙稅是一種懲罰政策,長遠的控煙方向,應以更全面及更有系統的措施。當局應增撥資源,尤其增加教育方面經費,先從兒童着手,令他們了解吸煙的害處,從而影響他們的父母戒煙,同時配合教育及獎勵並行的機制,提升計劃成效,這些方式在外國都有成功例子,值得當局好好參考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