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國兩會/香港做強盛事經濟

  圖:掃一掃有片睇
  圖:掃一掃有片睇


  「盛事經濟」是香港過去一年多着重提及的經濟發展要點之一,與盛事(即大型藝術文化和體育娛樂活動)關係密切的旅遊業、消費行業迎來騰飛機遇。全國兩會期間,港區代表委員在接受大公報訪問時不約而同表示,對「盛事經濟」充滿信心,認為香港開放、自由的國際化地位以及背靠祖國的政策優勢,將對「盛事經濟」形成多角合力,壯大聲勢,建議疊加更豐富活動內容、聯同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創新旅遊產品,同時改善場館、住宿、服務等短板,以吸引海內外更多遊客赴港觀光,為「盛事經濟」火熱勢頭添柴加薪,展現香江魅力。

  自去年初恢復全面「通關」以來,香港幾乎每個月都有盛事活動舉辦。更多內地城市開放赴港個人遊,也成為「盛事經濟」一大利好。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立法會議員吳傑莊表示,「盛事經濟」涵蓋面廣泛,尤其是對粵港澳大灣區居民和華南市場,應該具有更強吸引力,可根據目標人群喜好,同時或接連舉辦聯動性活動,以此拉長遊客留港時間。

  引入內地節目 壯大「盛事」陣容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香港)有限公司供應鏈總監林至穎建議,香港應聯合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及周邊城市,做一個「旅遊大串聯」,利用大灣區旅遊資源優勢,為香港「盛事經濟」助力。他表示,要多方面挖掘潛力,滿足遊客更多元化需求。「如果能做到行程打包,規劃更多內容給遊客,增強他們的出行意願,就會將『或許來』變成『一定來』。」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三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莫華倫提到,目前「盛事」大多是國外的,內地團體來港參與「盛事」的還是比較少。他強烈建議特區政府應該把內地優秀節目也放入「盛事」裏面豐富和充盈起來,引入更多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演出。比如春晚備受歡迎的《詠春》,在香港場場爆滿,根本買不到票,想加場,但是沒場地了,這一方面反映出傳統文化的強大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香港場地的短缺問題。

  莫華倫指出,香港特區政府應該迅速跟隨進行相關的配套設施建設和服務。比如歌劇院、音樂廳,香港目前的相關設施完全不能滿足「盛事」的需要。「香港目前遠遠落後於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和內地某些城市,已經40年了沒有一個新的場地,西九龍的文化中心至今沒有像樣的劇院。」他發聲呼籲,香港非常需要一個現代化的歌劇院、音樂廳,希望特區政府能重視。

  研建「場館群」 強化「盛事」之都

  「香港最頭疼就是找場地,演唱會只能容納一兩萬人,若舉辦5萬人以上的超大型活動,至少要等到明年啟德中心啟用才行。」吳傑莊說,有些場館需要提前一年預定,而且香港沒有「場館群」,只能分散區域舉行,往來很不方便。此外,如何疏通人群和提升區域承載能力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他提到,去年在灣仔舉辦的「Web3.0」嘉年華,周邊酒店價格翻了三倍,交通很堵,這說明香港對於幾萬人的大型活動還是缺乏經驗,需要提前謀劃,做好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