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居人語/古城鮮味\姚 船

  香港一位好友傳來短視頻。他正在看電視,播出的節目是《潮汕美食》。他知我是潮州人,特意轉錄傳到遠隔重洋的加拿大,好讓我「望梅止渴」。

  他寫道:「看了這個節目,更深一層理解了您對家鄉和美食的雙重思念。我一家一定要找個時間,去您的家鄉大吃一通,爭取把您文章中講過的美食都吃一遍,替您解一解思鄉之念。」濃濃的友情洋溢,也讓我內心迸發出對故鄉的自豪。

  我想,當好友安排行程的時候,我會推薦,從香港乘坐高鐵到汕頭,除了品嘗蠔烙(蠔仔餅)、滷水鵝和牛肉丸等名聞遐邇的美食外,還要到達濠走一走,因為那裏既有特色海鮮美食,還擁有一座目前全國保存最完整的迷你古城。

  達濠古城位於汕頭市東南部的濠江區,是汕頭經濟特區一部分。原是一個三面臨海的半島,居民以捕魚曬鹽為業。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一七一七年),因沿海地區海盜猖獗,朝廷頒令於達濠建立一座城池。當時許姓地方官體恤民情,若建立城廓,城門夜間關閉,早出晚歸的漁民何以作業?

  於是他陽奉陰違,只建了一座正方形小城。有城牆,兩個城門,四角還有城樓,內有衙門、駐軍,頗有氣勢,只是面積比一個足球場還小。餘下的銀両他用去建造堤防。不久朝廷察覺,他自知罪責難逃,自盡身亡。當地百姓感恩其功德,集資建了一座許公廟,作為紀念。幾經戰亂,廟已不在,但袖珍古城卻保留至今。

  小小古城為達濠的歷史抹上一層厚重的文化色彩;而漁村飄逸的海鮮味也為古城增添了誘人的氣息。不少遊客慕名而至,既飽眼福,又飽口福。

  到達濠,有兩樣東西是大多數遊人必嘗的,一是魚丸,二是魚飯。一者容易理解,新鮮從漁船拿下來的魚,立即送入食肆,去頭去皮去骨,魚肉剁碎,在盆中摔打成漿,加入特色配料,做成魚丸蒸熟待用。顧客即叫即下鍋,或配上粿條,或純魚丸湯。由於魚肉十足新鮮,魚丸入口彈牙,令人回味無窮。

  至於魚飯,外地人卻有一個「認識」過程。原來魚飯不是魚蒸飯,而是以魚當飯。以前漁民生活貧窮,沒錢買米,出海捕魚,只能以魚當飯吃。那時沒有冰凍設備,為保魚獲新鮮,他們把捕撈上來的魚,按種類排列在小臉盆大小的竹筐中煮熟,上岸時再一筐筐拿到市場賣,俗稱魚飯,頗受青睞。

  現在漁船多有冰凍設施,製魚飯工序基本移到岸上。酒樓餐館煮魚時水中只放入適量本地海鹽,不加其他配料。煮熟後放涼,顧客點時整筐端上。

  常見的魚飯有巴浪魚、大目孔(紅魚)、那哥魚……或是切段帶魚等等。原汁原味,嘗一口,肉質柔嫩、滿嘴鮮香,令人打開味蕾,欲罷不能。有人索性用手拿起整條魚,像《水滸傳》中的武松、魯智深般,大口吃肉,大快朵頤,吃個痛快。

  在我多年的記憶中,還有一款達濠美食,令我念念不忘,那就是魷魚香。達濠魷魚肉厚,曬乾後的魷魚放在炭火上烤,只消幾分鐘,魚身彎曲,香氣四溢。用手橫向撕下,一絲絲、一條條,入口細嚼,越嚼越香,用以佐啤酒再好不過。

  賞海景、享美食、遊古城、嘗海鮮,相信好友在完成此行之後,定會愉悅告知: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