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見錄/卧佛寺賞蠟梅\胡一峰

  春天是賞花的季節。北京賞花的地方不少,大覺寺的玉蘭,法源寺的丁香,天壇的杏花,景山的鬱金香,元大都遺址的海棠,玉淵潭的櫻花,還有城裏城外常見的山桃,有些是資深景點,有些是新晉網紅,新歡舊愛,一任愛花人遊覽。賞蠟梅的去處是香山東側的卧佛寺。

  卧佛寺在國家植物園北園內,是一座古廟,始建於唐,元明清陸續修繕。唐時廟內有檀木卧佛,元英宗時又鑄了釋迦牟尼涅槃銅像,用銅五十萬斤,寺名由此而來。木佛早在清代就不見了,銅佛留存至今,雄偉莊嚴,靜卧殿中。近十幾年,卧佛寺香火頗旺,乃因「卧佛」與offer諧音。常有學子至此祈求留學、求職順利。

  前不久,我去寺中遊玩時,求offer的還不多,賞蠟梅的已不少。環繞大殿的二三十株梅樹周圍,幾乎每株都擠滿了人,盛開的那幾株下更架起了「長槍短炮」的專業攝影設備。小巧的蠟梅花綴在少葉的枝條上,遙看似有若無,近觀才見其精緻的瓣和蕊,縷縷清香,沁人心脾。花瓣狹長而尖者,為狗牙;大而厚質者,為素心;又有名磬口者,鮮黃的瓣包着暗紅的心,十分嬌艷。

  從植物學上說,蠟梅不是梅花。《本草綱目》載:「蠟梅,釋名黃梅花,此物非梅類,因其與梅同時,香又相近,色似蜜蠟,故得此名。」蠟梅之蠟,指其花質如蠟,「類女工捻蠟而成」,又作臘梅,以明其花期。南宋王十朋詠蠟梅曰「一經坡谷眼,名字壓群芳」,說的是蠟梅在蘇東坡黃山谷兩位筆下得到加持而名聲大著。

  不過,這話或許是文人一廂情願。我住的小區牆外路邊,曾有一棵老蠟梅,枝條橫逸斜出,雖無人照料,卻不誤花時,自顧自開個痛快。路過停步觀賞拍照的,未必知道蘇黃詩文。卧佛寺裏看蠟梅的人更多,想來也多沉浸於自然美景之本色,不曾顧及植物學或文化人的咬文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