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勢互補/振興港產片 彰顯「港味美學」

  圖:《天龍八部之喬峰傳》改編自金庸小說《天龍八部》。
  圖:《天龍八部之喬峰傳》改編自金庸小說《天龍八部》。

  根據金庸作品改編的香港電影《天龍八部之喬峰傳》於去年初在香港與內地上畫。這部由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知名演員甄子丹擔任總導演、監製並主演的影片自開拍便引發關注。在今年兩會期間,甄子丹回應與內地合作拍片的感受時表示:「影視行業不再分內地和香港,我們都是中國的電影人。」

  內地電影專家對大公報記者表示,港產片要繼續振興,不可丟掉能夠彰顯自身文化特質的「港味美學」,其中武俠影視劇是其中重要一部分。此外,全球來看,香港電影尚還只是區域性電影,面臨拓展發展空間的任務。內地龐大的市場則為香港電影人提供了施展才藝的舞台,更多香港電影人可以「北上」與內地合作,優勢互補,「攜手」拓展海外市場。

  事實上,在過去五十年裏,由金庸、梁羽生小說改編的武俠影視作品,在全球範圍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力。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自1955年《書劍恩仇錄》始,至1972年《鹿鼎記》終,歷時18年,金庸一共創作了15部風靡華語世界的武俠小說。梁羽生也創作了《白髮魔女傳》《七劍下天山》等三十餘部武俠佳作。早在1958年,香港峨嵋電影公司就將金庸的武俠小說搬上銀幕,拍攝了上下兩集的《射鵰英雄傳》,之後《書劍恩仇錄》《倚天屠龍記》《神鵰俠侶》《鹿鼎記》等多部作品亦拍攝成影視作品,與梁羽生的《七劍下天山》等影視改編作品一道,成為一個接一個的爆款。「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俠客精神,得到世界讀者廣泛的共鳴。這些武俠小說和影視作品在日本得到了廣泛的傳播接受,甚至曾在日本掀起了一股「金庸熱」。在英國,媒體甚至把金庸比作為「中國的托爾金」。

  大公報記者 張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