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311」13周年 學者憂「外隆起地震」引發大海嘯


  香港文匯報訊 今日是日本「311」大地震13周年,當年地震引發的海嘯破壞力驚人(圖),近年日本學者密切關注「外隆起地震」,甚至舉出幾個知名地震案例,都是因為「外隆起」引發大規模海嘯,加上近期地震活躍,令人擔心會再引發海嘯。

  所謂「外隆起地震」,是指在外隆起地形發生的地震。在日本東北的太平洋海岸地帶,海洋板塊正在俯衝到陸地板塊下方,當俯衝的海洋板塊開始在海溝前面彎曲時,其周圍區域的地形就會升高,海溝以東和近海的隆起地形就稱為「外隆起」。在1933年3月3日發生的大地震,震央就在「外隆起」附近的海洋板塊內部,當時導致岩手縣出現近30米高海嘯,造成3,000多人死亡或失蹤。

  千葉縣地震頻繁民眾急囤貨

  據「日本新聞網」在去年所製作的新聞專題報道,在311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後,由於震央區板塊已被大量破壞,脆弱區較少,地震活動性較低。但另一方面,震央周邊地區的地震活動卻正在增加,其中也包括了「外隆起地震」。

  由於「外隆起地震」是發生在遠離陸地的近海,因此地震強度可能不足以對陸地造成破壞,然而在海洋中發生大規模地震可能會引發海嘯。即使地震震度不大,也可能引發海嘯,這就是「外隆起地震」的可怕之處。

  千葉縣近期地震頻繁,當地民眾都急忙採購防災物資。超市鑒於過去發生的缺貨情況,也開始採取增加庫存等對策因應,並呼籲民眾不用着急採購。

  《讀賣新聞》報道,日本從2月下旬以來相繼出現震源在千葉縣東方外海等處的地震,造成千葉縣內超市等商家的瓶裝水及「非常食」(包括罐頭、泡麵、即食米及調理包等)等持續熱賣,研判可能受到311大地震13周年將至及1月能登半島地震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