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公民科】展現中國科技智慧 推動可持續發展

◆  光伏板整齊排列在位於河北張家口的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範區內。 資料圖片
◆ 光伏板整齊排列在位於河北張家口的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範區內。 資料圖片

  近月,內地新能源汽車生產商比亞迪在新春期間開打價格戰,推出了高規格低價格的新能源汽車,在內地以至全球的新能源汽車拋出「震撼彈」。其後部分內地的電動車廠商也投入競爭。比亞迪去年銷量突破300萬輛大關,去年第四季全球電動車出貨量更直迫美國電動車企業特斯拉。由此可見,中國企業在新能源汽車發展當中可說是全球矚目。

  在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下稱公民科)主題3「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的四個課題當中,「可持續發展」就是其中一個課題,當中學習重點便包括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以及國家、香港和其他地區在環境保育的實踐經驗」。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故此,環境可持續發展在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國家近年在環境可持續發展方面所作出的貢獻和取得的成就,又可以以什麼形式在公民科課堂上呈現呢?

  教育局所發布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對上述課題的學習重點作出了幾點的補充說明,主要是有關環境保育的實踐經驗概略,例如「低碳交通運輸系統」、「可持續發展的廢物管理」、「保護生物多樣性」、「負責任的消費和生產」。在以往,每當談及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話題時,通常會與自然環境的保護和保育有關。這個概念並非有錯,但環境可持續發展所包含的範圍甚廣,並非單純面向青山綠水的自然環境。

  例如,中國政府一直致力於推動環境可持續發展,並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例如實施重點生態工程、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加強環境污染治理等。而近年中國在環境可持續發展所取得的成就,很多和科技發展有關聯。

  上文提及的內地新能源汽車產業,就是中國通過科技和產業化,以實現低排放低污染的環境可持續發展。據了解,一架中型電動車可比燃油車減少37%至69%的排放,大大改善路面空氣質素,對城市空氣質量以及大眾健康也有正面影響。而支援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科技,也能應用於其他產業之上,例如各類移動裝置當中。

  由節能減廢到轉廢為寶

  此外,中國還積極推動綠色產業發展,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以降低對環境的負面影響,當中結合各種科技技術,實現節能減廢的效果。現時不少內地城市通過大數據幫助城市廢物管理,通過有效的分類及新型焚化的方式化廢轉能,實現了「可持續發展廢物管理」的理念。

  例如,在上海、杭州、深圳、廣州等城市,先後出現廢棄物能源轉換廠(waste-to-energy plant)。當中,上海近年已建成10座這類的垃圾發電廠,能足以處理整個上海產生的生活垃圾。據了解,目前上海市收集垃圾的處置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而通過焚化垃圾轉廢為能所產生的電能,可以滿足三成上海人口的日常用電需求。廢物垃圾得以再利用,成為可用資源,轉廢為能,形成處理城市垃圾的良性循環。

  有趣的是,目前上海正式步入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時代,通過科學化的城市管理,結合各類科技應用,實現環境可持續發展,正正是內地大城市出現的新趨勢。

  由此可見,一直致力於推動環境可持續發展的中國,近年在這方面廣泛應用相關科技,使得環境可持續發展實現高效化及高質化,展現出在環境可持續發展當中中國的科技智慧。

  ◆ 羅公明 資深文化工作者,從事新聞及教育工作多年,曾主理公民科和通識科相關網站及參與教科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