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再用的迷思

◆新加坡的廢棄衣物回收箱
◆新加坡的廢棄衣物回收箱

◆來自Nike Grind網站
◆來自Nike Grind網站

  中國現在不單單是紡織品生產大國,而且是紡織品消費大國。根據海關統計,2023年我國紡織品服飾出口2,936億美元。美國的服裝市場估計一年有3100多億美元,而中國內地的服裝市場估計有2870多億美元,相比不遠。

  我國是世界的人口大國,我們必然是廢棄紡織品大國,不容忽視。中國紡織品有三個最大:既是最大生產國,最大消費國,也是最大廢棄紡織品產生國。估計廢棄紡織品的數量每年超過2,600萬噸(以14億人口計算,估計每人每年產生約18.6公斤廢紡)。香港的情況也差不多,每人每年生產19.2公斤的廢棄物衣物。香港產生廢棄物衣物的數量,大概約144,000噸一年,不到6%廢紡得到回收。和香港差不多的新加坡,每年產生189,000噸廢紡,只有4%被回收。這些廢棄紡織品一般都是送去堆填區填埋,或是去焚化爐「化」掉,轉廢為能(waste to energy)。

  長遠來講,為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廢紡的出路還是要回收再用,盡量不送去焚燒爐。到底我們能回收再用多少廢紡?

  回收再用(waste to resources轉廢為資源)是商業行為,政府不適宜去做,所以目前很多城市政府都沒有計劃去回收再用廢棄紡織品。大部分的回收工作都是以大型的品牌去做,作為履行ESG內的社會責任。作為國際品牌公司,非常重視公司的公共形象,而且這些公司的採購量很大,生產他們商品的工廠有很多“邊角料”,這些工業廢料都是乾淨的,容易分類收集,所以下游的回用開發很容易。

  以香港為例,我們一天可以收到400噸廢紡,只有一小部分的工業廢棄物受到重視,因為物料種類比較簡單,容易收集。但是這些廢料回收只佔全部廢棄紡織品的一小部分,棄置的佔了每天400噸的大部分,這才是問題。

  若認真去想想,我們不難發現,我們產生的廢舊衣物,大都洗得乾乾淨淨,後來發現已經有破爛才丟進垃圾桶的。另外有很多都是捨不得丟的,這些狀況良好的衣物,我們都願意給NGO收集,讓他們送給有需要的人。這些廢棄物衣物的材料都是可以再用的,衞生的,即是說香港每天有幾百噸可以回收再用的廢紡是可以利用的。只是我們沒有途徑去收集,分類,處理,再生產成為可以回用的東西而已。回收技術,世界各地的技術都大同小異,差異只在經驗和服務。總言之,回收,分類,收集,再生的技術問題不大。

  我們需要解決的是「回用」的應用開發,商業模式,和市場定位。直白點說,如何賺錢。

  且看一下耐克(Nike)的一些回收回用案例。耐克有很多生產運動鞋留下的邊角料,經過分類後粉碎成EVA粒,PUR粒,橡膠粒,裝成25公斤一袋的Nike Grind「回收料」。耐克是Nike Grind的供應商,供應給廠商生產一些很實用的產品。以下是一些用Nike Grind的生產商:Arlee用Nike Grind來生產狗玩具。Amorim生產吸音物料和軟墊物料。Future Foam生產鋪地毯的地板墊料。Hero Flooring生產互扣式軟墊。JessUp生產許多不同應用的防滑帶。Mondo生產運動場的跑道,包括2020年東京奧運場地的跑道。Nike生產自己品牌的Nike Strength舉重用的負載。PlayTop生產兒童遊樂場的安全鋪墊。

  耐克的定位是一家回收料的供應商,提供破碎的PUR,橡膠,EVA等膠粒給生產不同吸聲墊,防水墊,跑道,防滑帶的廠家,耐克不搞產品開發,它只是一個膠粒供應商。定位非常重要,耐克主力回收再造「橡膠性」的破碎膠粒。公司接到訂單才叫加工廠生產破碎料,不需要庫存,是小本大利的生意。

  現在流行養寵物,毛孩非常矜貴,小小的衣服一套可以賣高價錢。有些廠商看準商機,買些製衣廠的剩餘物資來生產寵物衣服,都是一盤生意。「回收再用」的應用開發就是創業,商機無限。

  我們再看PET的回收,粉碎PET塑膠瓶和抽粒的工藝比較簡單,加工費比較低。不過PET新料賣9,000元人民幣,再生料只能賣5,000元港幣。這個問題是最根本的難題。PET塑膠瓶廢塑解決不了出路,才抽絲做紡織纖維rPET,讓紡織業解決他們的廢塑再生料出路問題。那麼,從廢棄物再生的PET,去那裏推銷?廢塑膠瓶的PET有排山倒海的數量,廢紡的PET只是一點點,市場價格由廢塑市場主導。那麼廢紡再生的PET生意算盤能打得大聲嗎?

  「再生材料」必須能夠取代另一些材料,才有市場。我們必須把材料改性,把廢紡再生後,再升級為另一隻新材料,而且是有獨特性能的新材料,才可以增值。市面上的「塑木」(plastic timber)是再生PP加木粉造出來的。用耐克Nike Grind造的產品都是增值產品,「再生」不是「負擔」,而是把有缺陷的(已經用過的)材料增值,造成高價值的東西。

  我們不要忘記,現在大部分的廢紡都是棄置的,要回收再用,需要很多人參與,我們一天有400噸廢紡,可能需要幾百家中小微企共同努力,各自開發一些創新應用,若每家每天都能消耗一噸廢紡的話,未來有三十年的路走,路漫長但機會無限,將來的成功是屬於他們的。我們建議政府帶頭投資綠色經濟,更要重視「綠色轉型」,扶持綠色中小微企的力度應該與先進製造和創新科技看齊。讀者若對於以上提到的各種問題有任何的看法,可以與筆者聯繫,我們可以共商尋求解決的辦法。電郵:kwchenghk@yahoo.com

  ◆資料提供:香港紡織商會會董鄭君威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