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嚇人」的貝多芬與有趣的交響舞蹈

  康特洛夫在巡演中演奏的兩首曲目,是拉赫曼尼諾夫的《巴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和貝多芬的第四鋼琴協奏曲。

  這晚在蘇黎世的演出,他要演奏的是後者。「這是讓我覺得比較緊張的一首曲子。」他說,「我總說這首曲子其實讓很多鋼琴家覺得害怕,但神奇的是,它也讓你不要待在舒適圈,而是嘗試抓住當下。」

  不同於大多由樂團起首的協奏曲,第四鋼琴協奏曲由輕靈的琴音開始,鋼琴如同平靜溫柔地吐露心聲,不急着要和龐大的樂團去唱和。之後的樂章中,鋼琴像是自由穿梭在樂團中,纖細、微妙,猶如踩着流麗的小滑步,有時又甚至近乎羞怯。「這首曲子,音色在優美與清晰間有着某種平衡。它充滿感情卻又不會太多,這種平衡令人觸動。」

  拉赫曼尼諾夫的《巴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則完全是另一種風格。康特洛夫曾用「交響舞蹈」來形容這首狂想曲,「每一分半鐘音樂都在迅速切換,節奏、個性、變奏都不同,於是它變成一個好玩的遊戲。同時,在這首曲子中,感覺拉赫曼尼諾夫將情感放在非常關鍵的地方,在那裏,你必須盡情歌唱,比如那段著名的第十八變奏段;而在其他時候,則是關於節奏,以及與樂團的融合,你得保持冷靜的頭腦。」

  康特洛夫說,在貝多芬的第四鋼協中,鋼琴如同在作大型的即興演奏,而在拉赫曼尼諾夫的狂想曲中,則像看着山浪涌動,到了頂端卻縱身躍下潛入情緒的深海。兩首樂曲帶來截然不同的演奏與觀賞體驗。

  有趣的是,康特洛夫說自己自16歲時演奏過《巴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後,至今近10年中沒有再碰過這首曲子。「於是這次我想要回去,它對我來說如同一個新的樂曲。而貝多芬,這首曲子很嚇人,但卻也帶來很大的滿足,我可以不斷去彈它。」這次巡演對港樂而言有特別意義,對康特洛夫自己又何嘗不是?正如他所言,回溯一個音樂家在音樂中的根源在何處,是意味深遠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