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人工智能成新質生產力發展重要引擎

  近幾年的全國兩會,人工智能一直是高頻詞彙和焦點話題,今年「人工智能+」更是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香港文匯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人工智能將成為新質生產力發展重要引擎」已成行業共識,內地企業高度關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大量上市公司加入到了AI算法、算力存儲、AIGC應用等領域的布局當中。

  聚焦通用大模型 加快制定發展規劃

  「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將有力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認為,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的競爭將進一步升級為系統性競爭,各國在基礎大模型、行業應用、硬件、產業鏈等方面開始全面較量。

  目前,我國在掌握先進大模型算法、推動算力軟硬件深度融合、加快行業落地應用等方面持續發力,在語音大模型、醫療大模型等領域已經形成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比較優勢。「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應聚焦通用大模型研發攻關,加快制定國家《通用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劉慶峰建議整合各方資源,布局戰略性、前瞻性基礎研究,推動國家級高質量訓練數據開放和共享,同時推動人工智能領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加大應用型人才的培訓力度。

  鼓勵應用落地 支持企業布局港澳

  「當前,人工智能是新質生產力最好的代表之一。」全國人大代表、五邑大學創新創業學院副院長、中德(江門)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崔岩認為,廣東在此領域具有突出的人才和市場優勢,在多個細分領域已走在前沿。「未來,廣東還要進一步發揮民營企業多的優勢,支持民營科技企業牽頭承擔國家重點研發項目,探索建設『人工智能創新共同體』,通過多元支持激活其主體地位。」

  相比於傳統產業,人工智能技術嚴重依賴高精尖人才。崔岩指出,廣東匯聚了數量龐大、水平前沿的科研院所和人才,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原始驅動力。同時,廣東還可以利用大灣區「雙循環」的樞紐節點優勢,以大模型為抓手鼓勵應用落地,支持企業在香港、澳門等加強算力布局,面向港澳需求,開放相關大模型產品落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