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國兩會/粵攜手港澳 「五招」推進灣區建設

  圖:3月7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廣東代表團舉行開放團組會議。\新華社
  圖:3月7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廣東代表團舉行開放團組會議。\新華社

  7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廣東省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並面向中外媒體開放。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五周年。記者從會上獲悉,廣東接下來將用「五招」縱深推進新階段大灣區建設,包括戰略協同、科研攻關、全方位互聯互通、擴大制度型開放、強化重大平台合作。廣東將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加快構建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北京報道

  大灣區去年GDP突破14萬億元

  作為內地經濟第一大省、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廣東代表團開放日吸引了中外102家媒體225名中外記者到場採訪。對於廣東建設大灣區的下一步動作,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長張虎回答記者時表示,廣東將強化粵港澳深度融合,縱深推進新階段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粵港澳大灣區去年GDP突破14萬億元人民幣、超過8萬名港澳學生在廣東中小學就讀、超過20萬港澳居民在粵工作發展……張虎展示了大灣區五年建設的成績單後,透露今年將從五方面推進灣區建設。首先將強化發展戰略協同聯動,積極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其次,在科技創新方面,廣東省將強化產業科技互促雙強,聯合港澳推動科研攻關取得更大進展。加快建立與港澳和國際有效對接的科研管理處,持續推動創新平台的共建、共用和共享。

  與此同時,廣東還將全方位強化與港澳互聯互通,進一步提升人員車輛往來、貨物通關、資金跨境和數據安全等便利化水平,深化大灣區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等領域民生合作,促進公共服務融通共享。此外,穩固推動制度型開放。主動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聯動港澳開拓國際市場。最後,廣東將強化重大合作平台建設,「以點帶面」引領粵港澳深度融合發展。記者梳理發現,廣東推進灣區的「五招」中,每點都離不開「國際化」。可以預見,隨着大灣區建設的推進,香港的國際化優勢將進一步增強。

  深圳打造高效聯通全球的貿易樞紐

  廣東與香港一樣,與國際經濟深度連結。對於外國記者問及廣東省內生產線轉移海外時,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省長王偉中回答稱,受一些國家搞「脫鈎斷鏈」等影響,確實導致一些企業為規避經貿限制、關稅壁壘等,將訂單、生產轉移到其他國家。「但同時也要看到,近年來一大批十億級、百億級重大外資項目落戶廣東。」

  王偉中指出,去年廣東全省新設製造業外資企業數量增長30%。今年1月新設外資企業1947戶,幾乎翻倍增長。「這表明投資者看好中國、看好廣東。」王偉中表示,廣東將堅持實體經濟為本、製造業當家,實施「五大提升行動」,着力提升製造業核心競爭力。他預告稱,廣東今年將再出台一批新措施,推動資金、土地、用能等資源要素向製造業傾斜。 

  作為外貿第一大省,廣東促進外貿高質量發展的動向也被高度關注。深圳連續31年在內地城市出口總額佔據第一。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市市長覃偉中表示,深圳正着力打造高效聯通全球的貿易樞紐。「深圳是港口型、空港型、商貿服務型、生產服務型為一體的國家物流樞紐。」他還表示,深圳將着力完善便利化的跨境貿易服務體系,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引導企業加強合規建設風險管理,支持企業全球布局產業鏈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