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深港融合發展「3.0」前景 《前海規劃》邀港企港人「雙向奔赴」

  圖:歡樂港灣。
  圖:歡樂港灣。

  改革開放以來,深港合作經歷「前店後廠」、「雙向互動」和「融合發展」三個階段。2023年12月21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官方網站上重磅發布《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下稱《前海規劃》)全文。其中,惠港政策涉及金融服務、法律服務、專業服務、科技服務、便利港澳居民在前海創業、就業和生活等多個範疇。這是國家以前海為支點、支持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安排;也是深港進入全要素合作新階段的重要信號,港人、港企、港校、港府多主體參與,人、財、物、數全要素跨境流動,研發設計、生產加工、分銷服務全產業鏈、價值鏈合作的「大幕」徐徐拉開,香港駛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快車道」可謂「時不我待」。

  《前海規劃》掣畫了前海的四大戰略定位,包括: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台、高水準對外開放門戶樞紐、深港深度融合發展引領區、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高地。其中,「深港深度融合發展引領區」「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高地」為新增定位。《前海規劃》還描繪了前海2025年、2030年、2035年三階段發展目標,到2025年要初步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營商環境,高端要素集聚、輻射作用突出的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到2030年,與港澳規則深度銜接、機制高度對接,深港服務貿易自由化深入推進,港澳居民學習、就業、生活便利度大幅提升,引領帶動粵港澳全面合作;到2035年高水準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更加完善,營商環境達到世界一流水準。

  利好集聚 港金融機構落地前海「彩頭」多

  對於港人港企關心的「聯動港澳打造優質高效的現代服務業新體系」,《前海規劃》以重點篇幅做了詳細介紹,涉及深港合作的內容可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加開放透明的政策、更加廣闊的市場腹地向香港金融機構「敞開」了懷抱。落戶前海發展的香港金融機構有好「綵頭」啦!

  延續《前海方案》和「前海金融30條」等政策文件的基本原則及內容,《前海規劃》在深化金融業開放創新上提出多項細化措施,比如:支持符合條件的港澳及外資銀行、保險機構在前海設立分支機構及獨資或合資法人金融機構,以及符合條件的證券機構設立獨資或合資法人金融機構;允許香港私人銀行、家族財富管理機構等在前海設立專營機構,支持符合條件的香港資產管理機構在前海設立合資理財公司,依法開展跨境資產管理業務。《前海規劃》提出發展目標,到2025年前海的港資、外資金融機構達300家。

  不難看出,深港兩地金融合作正從早期的機構互設、人才互動,逐步向金融機制銜接、市場對接、業務融合、資質互認等深層次合作邁進。

  作為全國首家「雙牌照」境外銀行,大新銀行深圳分行去年6月落戶前海嘉里中心。大新銀行(中國)行長何嘉揚透露,在已有子行的基礎上設立分行,主要考量是利用「雙牌照」優勢,通過分行和子行的協同互補,配合集團「三地四平台」戰略(即在香港、澳門和內地擁有大新銀行、澳門商業銀行、大新銀行(中國)及大新銀行深圳分行「四大平台」)在粵港澳大灣區拓展更多業務。

  恒生前海基金是首批入駐前海深港國際金融城的港資金融總部企業,公司現已在前海取得長足發展。公司總經理劉宇表示,公司未來將用好《前海規劃》的政策紅利,打造出前海財富管理行業的跨境特色,為境內外投資者拓寬投資管道和投資選擇。

  就在去年10月25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的《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中,「前海」一詞出現了8次,施政報告中還重點提到了善用前海的平台深化大灣區金融合作,擴大香港金融機構在前海的業務範圍,包括推動香港有限合伙基金獲得前海外商投資股權投資管理企業(QFLP)的資格、參與內地私募股權投資,以及在2024年上半年內與深圳共同設立深港金融合作委員會,為促進兩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金融科技和綠色金融合作、金融人才交流等提供建議。

  「你情我願」、「雙向奔赴」,這是深港在金融領域融合發展的主動選擇,也是中國深化金融改革開放交給深港的共同「答卷」,做好了這張「答卷」,香港能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深圳也能更從容地邁向世界舞台。

  前海香港「拍硬檔」  創科合作邁入3.0階段

  在港人港企關注的創科領域,《前海規劃》特別提及聯動香港打造科技服務產業集群,加強與香港北部都會區科技產業合作,鼓勵科創企業互設總部和創新平台;與香港共建技術轉移中心,促進技術貿易發展。

  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也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示,香港將改變產業結構,創科將成為香港經濟關鍵推動力,為未來建立可持續的科學和創科生態系統;粵港澳大灣區9個城市綜合生產總值相當於世界第10大經濟體,匯集研發、先進製造和商業貿易的優勢,將為香港的創科發展帶來巨大機遇。

  「前海物理空間的『擴容』使前海的業態得以極大豐富,在香港發力創新科技的當下,前海既能為香港科創產業提供落地空間,也有望在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等方面為港方賦能,助推深港合作邁入3.0階段」,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前海分院院長曲建表示。

  他分析,「創新鏈條從0-1,從1-10,從10-100,分別對應基礎研究、技術攻關和成果產業化三個階段。業態的豐富,讓前海可以充分發揮促進香港創科發展的作用,特別是破解了香港在科創領域的空間難題。」

  此前,不少創科型港企擔憂前海的創科管理體制機制無法接軌國際,但《前海規劃》亦對此給出了包容性的「回答」:完善科研資源配置方式,改革科研專案立項和組織實施方式,在科研專案評審、經費支出、過程管理等方面合理借鑒香港及國際管理制度;完善科技成果評價體系,建立自由探索型和任務導向型科技專案分類評價制度;制定新技術新產品目錄清單,探索分類監管模式,探索建立「正面清單+事前備案」的管理機制,簡化研發設備、樣本樣品  (特殊物品除外)進出口手續。

  「未來,我們在前海可以更便利地引進香港的科研資源,在這一基礎之上『嫁接』內地的風投資源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傳統產業資源,並聯合大灣區的人才輻射優勢,加速產業發展與產品孵化。」扎根於深圳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廠的深圳幻影未來資訊科技有限公司CEO陳國峰說。

  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陳細明認為,《前海規劃》將加快推進深港互聯互通,擴大兩地聯動發展的協同效應,強化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優勢,並以此輻射大灣區廣域市場,打造大灣區金融科技創新新高地。

  「我們憑着與前海管理局等部門的深度合作、數碼港初創企業的創新動能,以及最新的地利優勢,將更好地把握前海發展機遇,深化兩地現代服務業協同發展,促進大灣區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積極投入國家發展大局。強強合作,一定會贏嘅!」陳細明對深港在創科領域的融合發展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