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建言/內通外聯 中西薈萃 香港「窗口」「平台」作用凸顯

  圖:《葉問》系列電影在世界各地取得巨大成功。
  圖:《葉問》系列電影在世界各地取得巨大成功。

  前不久在香港體育館舉行的「四海同春·2024香港各界新春晚會」上,一曲《灣區是故鄉》作為暖場歌曲在演出開始前循環播放。歌曲唱的是大灣區以香料種植、加工、貿易、出口產業鏈為紐帶,產生出諸如香港、香山、香洲、花都、芳村、莞城等與香料相關的地名,體現出大灣區文化交匯、文明共融的歷史背景與發展優勢。

  「大灣區是一個擁有8400萬人口的市場,共同保有嶺南文化的背景。」香港導演高志森認為,嶺南文化博大精深,香港身在其中,立足傳統同時又兼具前衛的藝術視野,以自己獨特的文化表達技巧,傳承了很多的嶺南傳統。他舉例道:「比如很多人都知道嶺南有黃飛鴻,關於黃飛鴻最有名的電影作品是香港拍的,黃飛鴻之後最有名的(武術家)是葉問,葉問也是嶺南人,都是由我們香港包裝、拍攝成功,以致國際知名。」「有中西文化交匯的歷史,前衛與傳統的交融,香港非常有條件做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

  善用資源 融匯世界文化

  香港根植於嶺南文化,嶺南文化又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致力於傳統文化研究的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香港分會主席鄭培凱認為:「香港不僅是大灣區文化對外交流的窗口,更是中華傳統文化對外交流的大窗口。」「香港作為中西文化薈萃之地,有得天獨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優勢,重要的是要善用已有資源,才能在大灣區一體化進程中發揮積極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弦樂團藝術總監姚珏出生於上海,童年時期跟隨父親移居香港,「我對香港文化的第一個印象是從電影跟流行歌曲開始的,裏面所有的服裝、表達方式都很吸引我。」姚珏也一直在嘗試創作中西合璧的作品,「讓觀眾通過音樂這樣一個世界語言能夠體會、了解到我們的中華優秀文化。」

  香港作家聯會會長潘耀明指:「香港有多元開放的氛圍,對大灣區的文化發展起到先導的作用。」香港美協主席林天行表示,香港的特色是融會世界文化,世界上所有的文化來到香港都變成了香港文化的一部分,這就是香港最可貴的地方,是值得保護的。 大公報記者 張帥、文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