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線上/新學年推科學科 小一小二免筆試

  圖:課程框架加入「科學探究」為課程重點,以培養學生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圖:課程框架加入「科學探究」為課程重點,以培養學生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教育局前日(6日)舉辦簡介會闡述新推出的小學科學科課程框架(定稿),鼓勵學校於2024/25學年試行課程內容和教學法,並善用「一筆過津貼」,訓練學童多動腦筋。

  課程發展議會STEAM教育常務委員會主席吳大琪昨日在港台節目表示,科學探究要注重應用知識,認為框架中提出的小一、二級避免採用紙筆考試,可發展對該年齡段學生來說更重要的觀察、交流能力。\大公報記者 郭如佳

  框架定稿提到,科學科具有「科學探究」和「工程設計與創新」兩個學習重點。對於科學探究會否增加教師工作量令教學質素下降,吳大琪表示,局方有提供培訓工作坊予老師,希望老師發揮創意去設計教學內容,訓練學生以求真態度及科學精神看待事物,亦認為可能現時大部分小學老師,都需要修讀小學科學教師相關培訓課程。新界校長會主席朱偉林亦表示,同一時間會有大量老師由常識科轉教科學科,對於局方相關培訓課程需求會大增,如大學、機構提供相似課程,相信培訓教師效果會更好。

  課程框架提及科學評估不應局限紙筆考試,尤其小一、二應盡量避免採用,吳大琪認為,要求學生集中精神坐下考試一小時,對小朋友壓力相當大,相信在小一、二學習階段的小朋友可發展其他更重要的能力,如觀察周圍社會或植物如何生長、與同學溝通交流等。

  提高平時分佔比 減學生負擔

  津貼小學議會主席蘇炳輝此前亦同意小一不用紙筆評估,但小二應彈性處理,為小三TSA提供「過渡期」。至於小五、六生要面對的呈分試,他期望當局調整總結性評估及進展性評估的比例,「例如把後者由現時的20%增至40%」,提高平時分佔比上限,以減輕學生負擔。

  小學科學科亦會推展至特殊學校,科學探究對於肢體傷殘學生或有一定困難。吳大琪亦認同,非每個學生都擅長動手,但他也相信科學探究並非只有動手的部分,老師需要考慮不同學生的特質,可讓部分學生更多進行討論及設計環節。

  特殊學校冀教局提供支援

  對此,香港特殊學校議會表示,理解推動科學教育是大勢所趨,但科學科「動手做」的原則或為特殊學校帶來挑戰。議會主席李靜雯指出,「有些學生是嚴重殘疾,可能只有一隻手指能活動」,做實驗需要「一對一」由他人協助。她續指,特殊學校可為每班聘請一名教學助理,在科學科課堂時協助學生體會實驗和科學原理,但教學助理人手長期緊張,期望當局能調整其待遇,以協助推動科學科。

  特殊學校校長梁永鴻亦稱,教育局在2022/23學年起,容許小學和特殊學校聘請未具教育文憑資歷,但具科學背景的人士擔任教師,但計劃下學年結束,希望當局能延長該計劃。

  教育局於2月底公布向每所公營小學提供35萬元的一筆過津貼,用於購置學與教資源、提升設施和設備、支援教師專業發展等,協助學校起動科學科,包括購置的科學探究活動套件及教學設備,如顯微鏡、航天模型等,並講述如何應用在課堂上,以幫助學生掌握科學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