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質生產力激活經濟增長潛能

  劉典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副研究員

  國務院總理李強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列為國家發展的首項任務,凸顯了新質生產力在擘畫未來高質量發展藍圖中的決定性作用,顯示了新質生產力已成為驅動國家經濟躍升的核心政策導向。

  政府工作報告系統闡述了新質生產力的建設框架,明確指出,「重要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提升」,「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並「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中央政府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革新,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提升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孕育發展新動能與新優勢,以期實現社會生產力的歷史性跨越。

  報告細化的三大舉措涵蓋了四個聚焦領域和兩大支撐工程。圍繞重點產業鏈整合、製造業數字化轉型、中小企業智能化賦能以及人工智能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這四大關鍵板塊,旨在通過激發產業活力和企業潛能,充分釋放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勢能。同時,輔以製造業技術改造升級工程與產業創新工程兩大載體,為上述舉措提供堅實的實踐依託。

  此外,政府工作報告還展示了強化政策指引、規劃未來發展方向的前瞻視野,並將加大力度制定未來產業發展規劃與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致力於完善數據基礎制度,構築數字基礎設施,為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及數字經濟等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元素創造更廣闊的成長空間,有力按下新質生產力快速發展的「啟動鍵」。

  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對於解鎖中國未來發展密碼具有深遠意義。

  產業鏈供應鏈的優化升級為經濟注入強大支持,技術創新貫穿雙鏈,促使產業升級換檔提速,國際貿易與產品結構顯著改善,形成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同時,借助數據要素的力量深度挖掘產業鏈各環節的協同效應,以數字化手段鏈接生產和供應,使產業鏈供應鏈的升級演變為新質生產力實現本質躍遷的關鍵驅動力,持續穩固經濟高質量增長的基礎。

  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培育,則是在科技創新引導下為新質生產力賦予生機勃勃的沃土。尤其在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技術迅速迭代升級,國際競爭格局加劇,對人才和技術的需求愈發迫切。面對挑戰,中國不僅要在現有基礎上加強布局與儲備,更要注重破解人才培養機制瓶頸,強化科研與產業之間的高效聯動,以科技創新為導向,為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崛起提供豐富的「試驗田」,進而全面提升新質生產力的質量和效益。

  沒有科技創新,企業不可能做大做強,不可能高質量發展,更不可能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企業須參與充分競爭、直面激烈市場、善於轉化應用,正因如此,企業同樣是創新的關鍵主體。這一年多裏,人工智能技術取得突飛猛進發展。在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領域,民營科技企業能夠結合豐富的場景需求,具有獨特優勢發展技術。以華為、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等為代表的數字科技企業,第一時間投身布局並積極探索。從研發投入上看,2022年中國民營企業中研發投入最多的三家公司分別為華為、騰訊、阿里巴巴,這三家企業的研發投入合計約佔全國總研發經費支出的近7%。全球企業排名中,三家公司研發投入也在世界前二十位。所以,社會要堅定堅持「兩個毫不動搖」進一步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在市場准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落實一批舉措,為民營企業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讓這些企業敢闖敢投,勇攀高峰。

  怎樣用好數字經濟?

  數字經濟的創新發展,則為新質生產力織就了一張互聯共生的未來網絡。在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大潮中,數字經濟已成為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抓手,融合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先進技術,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創新升級。中國身處全球數字化舞台的前列,當前亟需利用好數字技術,推動各行業數字化轉型,構建高效、綠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以數字經濟的深化創新為新質生產力保駕護航,鋪就中國式現代化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康莊大道。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推動新質生產力建設的重要抓手。當前中國正在堅實邁向高質量發展,要更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對各行各業進行改造升級,在更高效率和更有質量間實現雙突破,這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應有之義。當前中國在產業數字化方面,有華為、騰訊、移動、聯通等各類型市場主體,共同構建了數字化轉型升級的良好生態。國家未來要進一步通過全面普及數字化轉型升級,促進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提質增效,提高科技在產值的貢獻,實現各行各業的國際競爭力提升。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承載着新時代歷史性發展機遇的重任。從產業鏈供應鏈優化至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蓬勃興起,再到數字經濟的創新勃發,新質生產力如同一把鑰匙,正逐步解開中國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