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犯錯中成長

  王煒東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訓輔主任

  網上視頻常見諸如小貓故意把櫃上的物品掃落地,於是主人拿起貓形公仔,模擬貓公仔掃跌物品後被主人毒打,小貓因害怕被打就不敢再犯錯。另視頻中有小孩不願喝水,爸爸也假裝拒絕喝水,然後被媽媽送上一記耳光,孩子見狀就喝起水來。

  最近有好友問我,身為訓輔老師,子女犯錯會否帶來壓力。我答說如果以不讓孩子犯錯為管教成效的指標,那壓力當然大,但事實是孩子不可能不犯錯,犯錯與否也不是管教成敗的表徵。只要採取高度的監察,並配以嚴苛的懲罰威嚇手段,孩子或者就會步步為營,因害怕懲罰而不敢犯錯。

  就算是成年人,每天在工作崗位都有機會出錯,人際相處有機會講錯說話,生活中偶然抉擇錯誤,後悔當初。由此看來,我們似乎不可能期望孩子毫不犯錯。此外,以孩子有否犯錯評斷自己的管教成效,既不對焦又自亂陣腳。教育崗位中的經歷令筆者相信,寧讓孩子多經歷失誤,多留孩子機會從錯誤中學習,也不要令孩子因害怕受罰而不敢放縱。當孩子還年輕時,犯錯所付的代價相對較小,就放手讓他們犯錯,留空間讓孩子內化生活規範。牛隻不能一生負着「牛軛」,孩子也終有一天掙脫外在規限變得為所欲為。

  十幾年前一名學生愛伏在書桌,對外界的反應非常緩慢。我知道罵他也沒用,就多找機會跟他談談他生活的不便,又提出一些能加快他做事反應的具體方法,讓他察覺自己有改正生活態度的需要。我的方法沒有使他立即脫胎換骨,他仍是懶洋洋了好一段日子,但時間證明了我的方法比威嚇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