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政府應優化1823熱線服務


  申訴專員公署昨日公布有關政府1823熱線的主動調查報告。報告指出,1823現行機制未能有效處理跨部門及部門間權責不清的投訴,在來電處理和日常運作及數據運用等方面也有改善空間。1823為市民提供24小時一站式服務,是提升本港公共服務質素和效率、促進良政善治的重要一環。當局應認真對待申訴專員公署揭示的問題,指定高層級官員或專責小組,統籌落實相關的改善建議。

  1823熱線成立於2001年,由效率促進辦公室(效率辦)管理,每年接獲大量市民電話求助或查詢。公署調查發現,1823熱線於2018年至2023年間,每年平均處理約195萬宗查詢及55萬宗投訴。而政府公布的數據亦顯示,1823熱線去年共接獲330萬宗來電,當中62萬宗涉及投訴。可見市民對1823熱線服務的需求巨大,並且不斷上升,熱線服務質素無疑會直接影響公眾對政府施政的觀感。

  是次公署之所以展開主動調查,是因為接獲不少市民對1823熱線的投訴,包括難接通及職員態度不佳等問題。事實上,連不少立法會議員亦受不了1823熱線的服務,批評未能有效處理市民需求,包括打不通,等了十多分鐘便自動掛斷,自動語音訊息過於冗長等。

  是次調查歷時兩年,覆蓋範圍相當廣泛,當中提出13項改善建議,包括應就重複出現權責爭議的個案,制訂一套機制及訂定相關工作指引,應有呈報制度及恒常化,參與部門應定期更新服務內容,應持續適時檢視電話系統以提升接聽比率,進一步應用人工智能科技等。效率辦表示,會在處理投訴、提升運作效能、加強協作與溝通和善用數據進行分析方面改善1823的服務。

  處理跨部門投訴困難的問題,因為涉及多個部門,效率辦沒有領導權,恐怕獨力難支,難以見效。政府應成立高層級專責小組,統籌各部門針對歷年市民投訴跨部門事宜所涉及的範疇,逐一釐清成因及權責,制訂對應指引,甚至賦權熱線或效率辦在特定情況下,可指定處理相關投訴主責部門,以免市民產生政府卸責的錯誤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