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3投訴回覆慢 年均四千宗等逾月

  處理跨部門個案有責無權 舉報廢料堆積被當波踢

  特區政府於2001年成立1823熱線,24小時為市民解答有關23個部門的服務查詢及接收投訴。申訴專員公署昨發表主動調查報告,發現1823熱線雖能在首次通話時解答99%市民查詢,惟未能有效處理跨部門及部門間權責不清的投訴,且有逾半來電未能即時接聽,有投訴個案更需時4個月才能協調解決。公署向1823所屬效率促進辦公室提13項改善建議,包括應就一些重複出現權責不清的地區問題個案,有系統及適時提交民政事務專員或上呈地區治理專組處理。

  公署調查發現,1823熱線於2018至2023年間,每年平均處理約195萬宗查詢及55萬宗投訴,期間只有61%至74%來電於12秒內接聽,長期未能達到其所訂的至少80%服務指標。若剔除被轉駁至留言信箱的來電數目,實際上每年平均只有約42%(即257萬次)來電獲職員即時接聽。

  報告指出,在上述時間每年平均有7,400宗個案因部門拒收而須透過上呈機制處理,其中約56%(逾四千宗)超出一般回覆時限30天以上才完成跟進,約7.5%個案更超過6個月仍未完成,公署指當中往往涉及部門未有適時回覆,以及部門間反覆就分工或權責問題有爭議。有投訴人於2020年5月投訴某街道有建築廢料堆積,但食環署及路政署指屬建築物料,建議由地政總署處理;地政總署則指涉及拆建物料,建議由路政署跟進;路政署就指涉事地點有非法小販,應由食環署負責。最終1823經多次要求有關部門審視及上呈個案,各部門同年9月始進行跨部門聯合行動,由投訴起計足足歷時近4個月。

  申訴署倡呈地區治理專組解決

  公署指出,處理過程中1823往往是「有責無權」,部門間出現爭議時往往只能逐一查問,並按指示或建議將個案轉介至其他部門,以致許多與民生息息相關個案無法及早解決,也令市民產生政府部門互相卸責的觀感。

  申訴專員趙慧賢表示,政府在完善地區治理後,已成立由政務司副司長主持的地區治理專組,統籌和協調涉及跨部門的地區問題,建議1823應就一些重複出現權責不清的地區問題個案,提交民政事務專員或上呈地區治理專組,透過政府的高層架構有效解決問題。效率辦回應稱,13項改善建議中已有7項落實或將落實,其他建議亦會積極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