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談兩會之灣區創新發展】港區代表建議加快推進「灣區一港通」

◆多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就大灣區創新發展提出建議。圖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鄺美雲。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攝
◆多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就大灣區創新發展提出建議。圖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鄺美雲。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攝

◆有港區代表建議,深圳的車可借道香港部分公路設施,直接前往港珠澳大橋。圖為港澳車輛春節期間經港珠澳大橋口岸出入境。 資料圖片
◆有港區代表建議,深圳的車可借道香港部分公路設施,直接前往港珠澳大橋。圖為港澳車輛春節期間經港珠澳大橋口岸出入境。 資料圖片

  提升周邊口岸協調增通關效率 拓展對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合作

  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發揮自身優勢和特點,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香港代表團昨日舉行全體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多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就大灣區創新發展提出建議,提出透過加強與周邊口岸的溝通和合作,提高整個區域的通關效率,加快推進「灣區一港通」,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交流合作,加強市場整合,期望深化內地與港澳交流合作。 ◆香港文匯報記者 藍松山 綜合報道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鄺美雲發言表示,實現大灣區更好的發展,交通便利是一個重要因素,讓灣區內的城市可以更快、更便捷連接起來。她指出,港珠澳大橋是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重要通道,需要與其他交通方式,包括周邊高速公路、鐵路等交通方式的連接和配合,提高整個交通網絡的效率和服務水平,透過加強與周邊口岸的溝通和合作,實現協同工作,提高整個區域的通關效率和服務水平。

  探討內地車借道港部分公路往港珠澳橋

  鄺美雲建議,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框架下,通過一些技術的處理,讓深圳的車借道香港部分公路設施,直接前往港珠澳大橋,這是提高港珠澳大橋使用率的可行方案。透過多地政府的協商,把港珠澳大橋運營上升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層面,發揮「一國兩制」的優勢,在大橋的使用上,把「兩制」差異最小化,把「一國」的優勢最大化。

  同時,她也建議,適當降低港珠澳大橋的過橋費用,吸引更多的車輛使用大橋。考慮推出一些優惠政策,例如對經常使用大橋的私家車或是公車給予一定的費用減免,鼓勵更多的車輛選擇使用大橋。同時要優化通關服務,對港珠澳大橋的通關流程進行優化,減少不必要的環節和手續,提高通關效率。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林至頴表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條件複雜,當中同時涵蓋「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沒有先例可循。因此,規則機制的聯通對接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重點,可探索更多突破路徑,提升區內市場要素流通效率,通過規則銜接增強區內創新協同的效能。

  他又指,粵港澳大灣區在規則銜接的20個典型案例,過半都是出自前海、橫琴和南沙等三大平台。在推廣三大平台對接港澳規則銜接的成功經驗時,各地方政府應諮詢業界,了解其適應所需的時間和條件,設置適當的適應期及相關政策,務求業界順利過渡適應期,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的物流,進而加強市場整合。

  優化數據認證機制便利數字經濟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楊德斌則指,數據是發展數字經濟的生產要素,首先從粵港澳大灣區為起點,在《粵港澳大灣區個人資訊跨境流動標準合同》實施的基礎上,增加認證機制和負面清單制定;同時,通過對標國際上其他認證機制,利用香港的高度國際化特殊地位,吸引國際企業在香港進行跨境數據處理,將香港打造為國際數據樞紐。

  他認為,要發展香港的數字產業,必須與深圳深度聯動。有必要把河套的「一區兩園」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資訊流理順,建議設立科技企業和科研人員白名單、一千億雙幣風險投資基金和數據專區,有機合作發展關鍵技術,引領全球科技發展至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