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須正視建造業頻爆欠薪的成因
香港建造業總工會(總工會)昨日舉行記者會表示,因應承建商馮祥記日前宣布破產,總工會迄今共接獲近百位工友和二判等被拖欠薪金及工程費的求助,涉資多逾1.5億元。本港近年頻頻發生建造工程拖薪事件,連運作逾四十年老字號的馮祥記亦不能例外,當局應認真研究成因,檢討完善分判制度,確保本港建造業信心保證的金漆招牌屹立不倒。
翻查資料,本港建造業過去半年,幾乎每個月都有追討欠薪或工程費的事件,地區分布遍及港島、九龍和新界。例如今年1月,旺角煙廠街有工人追討逾300萬元的欠薪和工程款。2月,機管局天際走廊工程有逾40名工人追討遭二判拖欠的逾200萬元欠薪。可見近期拖欠薪金或工程費的情況十分普遍,或說明現時工程管理制度存有漏洞及懲罰阻嚇力不足等問題,當局必須重視。
根據總工會介紹,馮祥記拖欠薪金及工程費其實早有前科,有二判公司表示在六七年前已被拖欠工程費,而且情況越來越嚴重。此等情況,令人思疑當局的監管缺位。拖欠薪金及工程費受影響的除了工人和判頭外,資金斷鏈亦可能令工程質量大受影響,相關風險可能早在討薪之前已發生,變相令公眾也可能會深受其害。
現時本港大部分工程都實行分判制度,層層下判,縱橫交錯,承判商近期經常性「走數」,正正說明當前此一制度運作時不透明,當局理應針對性地進行改良。相對於拖薪或欠工程費的數百萬元乃至如同馮祥記的逾億元,法例上對欠薪方的罰款僅是35萬元,阻嚇力明顯不足。
馮祥記破產欠薪事件,一方面說明當局去年11月提出《建造業付款保障條例草案》,以確保工程合約各方有足夠現金,此舉十分必要,必須盡快完成修例。然而,草案僅涵蓋政府和指定法定及公共機構的建造工程,明顯不足,因拖薪事件亦有不少是私人住宅地盤。另一方面,當局應檢討現時處理欠薪事件的手法,有否予人「無牙老虎」的錯覺。本港正進入大發展時期,各類基建大型工程項目多不勝數。當局必須認真研究,盡快修例及完善監督,杜絕工程質量事故和風險,以免錯過大好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