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科課程定稿 小一小二免筆試

◆未來的小學科學科將設有10%彈性課時,學校可安排學生戶外考察或參觀活動等。圖為小學生在一個STEM展覽上示範設計產品。資料圖片
◆未來的小學科學科將設有10%彈性課時,學校可安排學生戶外考察或參觀活動等。圖為小學生在一個STEM展覽上示範設計產品。資料圖片

  騰出時間進行科學探究 培養學生好奇心

  2023年施政報告提出,於2025/26學年起推行小學科學科,以加強學生的科學及創意思維。教育局昨日向全港小學發通函,指已上載《科學(小一至小六﹚課程框架》定稿,確認該科目的課程宗旨、內容、課時分配與評估方式。當中特別指出,學校應盡量避免採用紙筆考試形式評核小一及小二學生於該科目的學習表現,以為學生創造空間,減輕學生學業壓力。而在教師支援方面,教育局將於本月起陸續舉辦專業課程,首輪將培訓4,000名教師及課程領導,並於明日(6日)舉辦科目簡介會,向學校介紹框架內容及各項安排。◆香港文匯報記者 姬文風

  教育局去年底發布《科學(小一至小六﹚課程框架(擬定稿)》收集學界意見,經諮詢並在課程發展議會專責委員會檢視修訂後,最終框架定稿上月獲接納,並建議2025/26學年開始實施。框架定稿指,小學科學科有「科學探究」和「工程設計與創新」兩個重點貫穿整個課程。前者強調讓學生就一些自然現象或事物提出問題,通過運用科學方法進行探究,尋求答案和發現知識,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精神;後者強調讓學生通過設計模型/產品,了解科學與科技與日常生活的聯繫,以及其為改善人類生活所帶來的好處,同時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思維。

  而整個小學科學科課程涵蓋「生命與環境」、「物質、能量和變化」、「地球與太空」和「科學、科技、工程與社會」四個範疇共15個主題,當中包括39個不同的課題。小一至小二每年不少於64節,即不少於37小時;小三至小六每年不少於96節,即不少於56小時。

  另外,課程設有10%彈性課時,學校可配合不同課題,安排校本科學課程、科本/跨學科專題研習、科學比賽、科學體驗活動、科學講座、戶外考察或參觀活動。例如配合「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及「日常的天氣現象」課題,帶領學生進行有關設計「太陽能蒸餾器」的專題研習,應用水循環的知識製作簡單的海水化淡裝置;配合「力和與運動相關的現象」課題,安排學生進行水火箭比賽;配合「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課題中有關燃燒的學習內容,安排學生參與消防處提供的「社區應急教育講座」等。

  教育局早前提出正積極考慮小一及小二科學科不設紙筆試,是次框架定稿亦有跟進落實,指出課程適用的評估方式包括教師提問、口頭匯報、實作評估、工程模型/產品設計、科學日誌、學習歷程檔案、專題研習、作品展覽、跨課程閱讀等。紙筆評估只是眾多評估方式的其中一種,尤其是在小一及小二,學校應盡量避免採用紙筆考試的形式評核學生的學習表現,以騰出更多時間,讓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或實地考察,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本月起陸續舉辦教師培訓課程

  教育局並指,將於本月至7月舉辦首輪30小時的「開設小學科學科教師專業培訓系列」課程,共提供3,600個培訓名額, 助教師充分了解小學科學課程內容,以及掌握其學與教和多元評估策略;4月至11月則舉辦首輪15小時的「小學科學課程領導專業培訓證書課程」,共提供360個培訓名額,對象是擬任小學科學科科主任或級統籌員,提升他們的課程領導和管理能力,內容包括課程領導、課程詮釋、課程規劃、安全指引等。局方並會設立「小學科學教師培訓基地」,有系統地為現職小學教師舉辦培訓,本學年培訓基地將設於龍翔官立中學。

  小學科學科主題內容

  ●生命與環境

  ◆人體健康

  ◆生物的特性

  ◆生命的延續

  ◆生物與自然環境的相互關係

  ◆生態系統

  ◆顯微鏡下的世界

  ●物質、能量和變化

  ◆物質的特性和變化

  ◆能量的不同形式和傳遞

  ◆力和運動

  ●地球與太空

  ◆地球的特徵和資源

  ◆氣候與季節

  ◆宇宙中的太陽系

  ●科學、科技、工程與社會

  ◆科學過程和科學精神

  ◆航天與創新科技

  ◆工程與設計

  資料來源:《科學﹙小一至小六﹚課程框架》定稿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姬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