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財政穩健前景好 憂結構性財赤乃過慮
針對近日社會有聲音擔憂,特區政府靠舉債度日、香港進入結構性財赤年代,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表示,未來幾年本港經濟料向好,政府預期經營及綜合賬戶分別於2年及3年後恢復收支平衡,市民無需擔心出現結構性財赤。對香港出現結構性財赤的擔憂,其實是對香港經濟發展和特區政府公共財政策略的誤讀。事實上,香港財政收入前景向好:一是政府樓市「撤辣」,市場反應正面,未來賣地收入前景看好;二是政府發債是投資未來、項目回報可期,且政府債務水平可控;三是本港「搶企業」、「搶人才」成效顯著,利得稅、薪俸稅增收亦將相應增加,加上內地經濟向好勢頭強勁,諸多利好有利本港經濟蛋糕做大,保持公共財政穩健。
香港目前面臨的財赤,主要因為3年疫情期間特區政府動用儲備,大手救企業、保就業,這是非常時期的非常措施,並非香港經濟出現重大問題所致。香港疫後經濟復常穩健,盛事經濟如火如荼,在國家大力支持、特區政府多策並舉積極作為下,政府財政收入可望穩步增加、財赤亦會逐步扭轉。
一是政府樓市全面「撤辣」,一二手成交大幅飆升,樓市稅收和賣地收入將會「因減得加」。過去6日,本港樓市交投急彈,有新盤開售4小時即沽清;剛過去的周六日,二手十大屋苑成交按周增逾3倍;市場預計3月本港一手交投可錄約2,000宗水平,二手有望錄4,000宗成交。不少發展商均表示,樓市成交量有望增加四至五成。樓市回暖,發展商積極投地,賣地收入亦可望水漲船高,庫房重獲重要「水源」。
二是政府發債是投資未來、項目回報可期,且政府債務負擔水平低。政府發債投資未來,是各國常見做法,以新加坡為例,其政府總債務佔GDP比例達148%,其大部分債務發行收益用於投資,所以其淨債務較總債務低得多。如今香港特區政府發債所得資金,全數用於投資基礎建設及工務工程,包括「北部都會區」建設、交通基建等,不會用於經常性開支,有關項目可帶來回報及經濟和社會效益,有助提升香港的競爭力和改善市民的生活環境。
而且,香港發債比率處於低水平,未來5年發債僅佔GDP的9%至13%,遠低於大部分發達經濟體。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去年12月重申,維持香港的信貸評級為「AA-」,評級展望為穩定、沒有即時下調壓力,以香港目前債務水平、政府償債能力而言,香港資產負債表仍然穩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亦表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來港評估時指,特區政府財政非常穩健、緩衝空間很闊。
三是本港經濟增長動能強勁,股市多重利好疊加利好交投,為財政收入持續增加打下基礎。特區政府「搶企業」「搶人才」成效顯著,內地電池巨頭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昨表示,正討論在香港設立多個研發中心,以創造更多可在國外和業內授權的知識產權;政府引進辦已引進40多家重點企業來港,「高才通」計劃下已有約4萬名高才抵港,「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開始接受申請。這些措施落實,為香港拓展新產業新職位及帶來財富效應,利得稅、薪俸稅增加,增強本港稅收穩健。
內地經濟回升向好勢頭強勁,國家擴大完善互聯互通,擴容個人遊,惠港措施陸續有來,支持香港經濟加速復甦,政府財政不僅有望在兩三年內恢復收支平衡,而且在經濟增長、投資回報的保障下,相信財政狀況將持續明顯改善,所謂「債冚債」令庫房空虛、後果將由下一代承受的擔憂,實在言過其實,沒有充分理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