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篇】AI賦能民企升級 催生新質生產力
代表委員建言模型應用 落地細分行業更實用
「我們企業算是絲綢產業中第一批運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的。」全國人大代表、萬事利集團董事長屠紅燕繫着「玉蘭賦」,喜氣洋洋地出現在人民大會堂裏,這款由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參與設計的雙面印花方巾,2023年僅在天貓平台就賣了1,30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問鼎單品銷售冠軍,為企業帶來了更豐厚的利潤。在屠紅燕看來,大模型技術正加速通用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是新質生產力迅猛發展的典型案例。
從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地方考察時首次提出,到今年中央政治局首次集體學習再次聚焦,如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成為今年兩會的熱詞。包括屠紅燕在內的不少代表委員,都非常關注這個議題,並在各自細分領域提出思考。◆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俞晝 兩會報道 圖:受訪者供圖
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G20杭州峰會、北京冬奧會、杭州亞運會……十多年來,中國承辦的一系列世界級盛會上,都能看到萬事利絲綢的身影。以杭州亞運會為例,無論是獎牌上的真絲綬帶,還是冠軍獨有的「奪冠時刻」訂製絲巾,都出自這家有着49年歷史的杭州企業。
1975年,屠紅燕的母親沈愛琴帶領22位剛放下鋤頭的農民,依靠17張國營大廠淘汰下來的原始鐵木織機,創辦了萬事利集團的前身——杭州筧橋綢廠。在屠紅燕的記憶裏,除了勇氣與勤奮,母親留給她的最大財富,就是「對新技術的癡迷」。
正是在母親的影響下,屠紅燕把自己定義為「創二代」,不斷將新技術賦能於絲綢這個最古老、最傳統的產業中。「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繭絲綢生產國與出口國,生絲產量約佔世界的75%;然而在利潤端,由於我們賣的是初級原料與中低端商品,處於產業價值鏈的最末端,利潤微薄。」屠紅燕舉例道,同樣一條絲綢領帶,意大利製造的創匯率是中國製造的10倍以上!
AI設計「千人千面」 傳統產業現商機
守正與創新是傳統產業面臨的時代命題。怎樣通過發展新質生產力,賦予傳統產業新的商機?屠紅燕以在杭州亞運會上大放異彩的「一小時絲巾訂製」為例,向香港文匯報記者介紹了萬事利運用AIGC技術打造的全球首款「花型大模型」。「我們採用民族文化藝術與時尚品牌設計學習思路,在垂直花型領域對其進行LoRA訓練(利用小量數據實現定製化需求),不斷增強AI的算法與設計能力。」
「截至目前,該模型集合了50萬種花型數據庫以及300多種AI圖像算法,可以為全世界80億人每人設計10萬條絲巾且不重樣。」屠紅燕頗為驕傲地說,有了它,每個人都能成為優秀的絲巾設計師,與此同時,也真正實現了產品端的「千人千面」。「這種對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深度滿足,不僅增強了消費者的購買慾望,也為絲綢紡織行業開拓了全新的市場空間。」
大模型非「萬金油」 中小模型可更強
屠紅燕認為,一個成功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開發,其核心價值在於能夠為行業、企業帶來創造性變革、創新性轉化。「這種變革可能體現在提高生產效率、優化運營成本、提升用戶體驗、增強創新能力等多個方面。」為此,今年她帶來的幾份建議都圍繞着「如何運用新質生產力推動傳統產業守正創新」展開。
「近年來,以ChatGPT、Sora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應用大模型受到火爆追捧,彷彿只要搞定了大模型,就是萬金油,可以做任何事情。實際上,人工智能的發展落地,尤其進入千百個細分領域,往往是靠那些行業針對性、實用性更強的中小模型。」為此,屠紅燕建議,政府可以出台專項政策,鼓勵行業龍頭企業打造國家級AIGC創新平台,加快新技術在本行業的落地實踐。
談到了傳統產業「求賢若渴」的困境,屠紅燕建議政府,「將企業主導的創新平台與高水平國家級實驗室、科學院等進行研發資源的打通,促進人才的流通與培養。具體而言,企業可以與科研機構進行項目制合作,人才的編制仍留在科研機構,但科研成果由企業落地實現,最終實現利潤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