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通道】中國完成載人深潛佔全球逾半

◆3月4日,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集體採訪活動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左起:韓保江、郭吉安、葉聰。香港文匯報記者任芳頡  攝
◆3月4日,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集體採訪活動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左起:韓保江、郭吉安、葉聰。香港文匯報記者任芳頡 攝

◆2020年3月10日,中科院「探索一號」科考船搭載「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南山港碼頭啟航,開始TS16航次科考任務。資料圖片
◆2020年3月10日,中科院「探索一號」科考船搭載「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南山港碼頭啟航,開始TS16航次科考任務。資料圖片

  「蛟龍」「深海勇士」「奮鬥者」累計下潛過千次

  「『蛟龍』號、『深海勇士』號、『奮鬥者』號三台潛水器累計下潛超過1,100次,近三年全球一半以上的載人深潛任務由它們完成。」3月4日下午,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奮鬥者」號總設計師葉聰介紹了中國載人深潛令人鼓舞的階段性成績。他說,4年來,「奮鬥者」號已累計完成了230次下潛,並持續刷新着萬米下潛人次的紀錄。◆香港文匯報記者 任芳頡、郭瀚林 兩會報道

  3,000米、6,000米、8,000米……10,909米!在深不見底的海底,中國工程師們正不斷刷新着載人深潛紀錄,從「蛟龍」號到「深海勇士」號再到「奮鬥者」號,葉聰主持、參與研製的大國重器,完成了我國大深度載人潛水器從集成創新到自主創新,再到超越引領的三部曲。去年全國兩會,葉聰新任全國政協委員,提出了用好先進科學裝置開發深海資源的提案,得到國家科技部、自然資源部的高度重視和採納,深海採礦裝備等多個項目進入論證實施階段,有力推動了我國的深海探測。今年全國兩會,他將就培養青年科學家等話題履職建言。

  葉聰:持續刷新萬米下潛人次紀錄

  「奮鬥者」號是我國第一台能夠到達全球海洋最深處,開展科考和作業的載人潛水器。葉聰介紹,2020年,「奮鬥者」號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深度是10,909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也實現了首次在萬米海底的視頻直播互動。2022年到2023年,「奮鬥者」號完成了首個環大洋洲科考任務,下潛的地點包括克馬德克海溝、蒂阿蔓蒂那海溝和瓦萊比海溝,這個航次總共下潛63次,也刷新了單個航次下潛次數的紀錄;同時,這個航次也開啟了「奮鬥者」號國際合作的新征程。

  「有多名外國科學家參與了我們的下潛,就在現在,『奮鬥者』號正在爪哇海溝進行下潛作業,開展中國和印度尼西亞的合作。」葉聰介紹,4年來,「奮鬥者」號已累計完成了230次下潛,其中,深度超過萬米的有25次,讓32人下潛到了萬米海底開展作業,持續刷新着萬米下潛人次的紀錄。

  將對更多海域開展應用延伸

  葉聰自豪地表示,「奮鬥者」號的成功研製和應用是新時代中國科創的最新成果。「奮鬥者」號和中國自主研製的另外兩台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和「深海勇士」號,到現在為止累計下潛已超過1,100次。近三年,全球一半以上載人深潛任務由這三台載人潛水器完成。

  葉聰指出,面向未來,我們還會在譜系化、體系化兩個方向繼續攻關:一是要對更多海域開展應用延伸,展示更大規模的集群組網作業能力;二是將構建一個從空天到水面,從水下直至海底的立體探測作業和開發裝備體系,提升對整個海洋系統的感知和管控。「作為海洋科技工作者,我們要從『奮鬥者』號極限深潛中繼續總結經驗,攀登深海科技高峰,服務海洋強國建設,為人類了解、保護、開發海洋,不斷地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委員通道速遞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 吳蓓麗談新藥研發:

  ◆新藥研發征途漫漫,特別是我們所從事的基礎研究,更是這個過程中「從0到1」的關鍵階段。「從0到1」,寫滿了曲折與孤獨,但如果我們完成了這關鍵一步,將為新藥奠定堅實基礎,為患者帶來無窮大的希望。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 莫榮談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牽動着每個人、每個家庭和全社會的心。近三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都超過1,200萬人。就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關心支持。相信政策給力、個人努力、服務助力就一定能夠推動促進就業工作走深走實。

  中國鐵路青藏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郭吉安談青藏鐵路: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氣,最寶貴的是精神。這條被譽作「天路」的青藏鐵路全長1,956公里,近一半線路在海拔4,000米以上,是各族群眾緊密的團結線、經濟線、生態線和幸福線。挑戰極限,勇創一流就是激勵一代代青藏鐵路人不懈奮鬥的精神力量。

  河北省國際陸港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瑞領談中歐班列:

  ◆中歐班列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標誌性品牌,截至今年2月底累計開行超過了8.5萬列,僅2023年全年開行了1.7萬列,發送190萬標箱,分別比同期增長了6%和18%。這條國際物流的黃金通道,連接着中國與歐洲25個國家、217個城市。中歐班列被形象地稱為「鋼鐵駝隊」,它再現了絲路繁華,更提升了民生福祉。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任芳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