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發展債市利長遠 無端質疑說不通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內,提出香港將在未來5個財政年度大幅發債。此舉是本港有序深化債劵市場發展的一環,獲各大金融機構和主要投資者的認同。惟由於政府今個財政年度錄得逾千億元赤字,故引起普通市民的關注毫不出奇,奇就奇在有資深財務背景的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竟然認為有可能會「債冚債」,擔心會導致庫房空虛云云,說法令人莫名其妙。

  根據財政預算案,政府預計將於24/25財年發債1,200億元,25/26年 1,350億元,26/27年1,350億元,27/28年1,350億元,28/29年950億元。此舉並非陳茂波一時「心血來潮」,而是因應市場多年來的呼聲,行政長官李家超亦於2022年施政報告,根據香港債券市場發展督導委員會的建議,明確表示將加大力度發展本港債券市場,以強化香港作為亞洲領先債券融資中心的地位。

  事實上,香港債券市場發展相對落後,久為市場詬病。2013年時任財政司司長的曾俊華,亦在網誌承認,「銀行和股票市場是企業在香港籌集資金的主要渠道。債券市場的發展一直相對落後的原因,其一是由於港元跟美元掛鈎……其二是香港政府一貫財政穩健。」並明確表示將致力提高政府債券計劃的規模,為此於該年5月獲立法會批准將規模提高至2,000億元,以滿足市場要求。

  因此,曾俊華此時的質疑,委實令人有點摸不着頭腦。國際金融市場發展迅速,香港雖是名聞遐邇的國際金融中心,但仍必須時時不斷自我提升,故此業內不斷呼籲政府應持續擴大本港債券規模及豐富債券相關產品,大力發展債券基金和衍生品,以此提升債券市場的流動性和投資者的多元化結構等。

  多年來,政府在債券市場發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當中包括致力將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發展成為亞洲主要的中央證券託管平台。香港要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斷拓展市場的深度和廣度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本港仍有數千億元的財政儲備及數萬億元的外匯儲備,所謂發債用於日常開支及「債冚債」,無論如何也說不通,與事實不符。